“先將兩個半球緊密合攏,不需要用力就會分開,這是因為有大氣壓的作用。”“現(xiàn)代化智慧礦井長啥樣?現(xiàn)在完全可以穿著白襯衣體面地控制井下采煤機作業(yè),再沒有人會叫我們‘煤黑子’了。這就是‘互聯(lián)網+機器人’的作用。”
這是日前一次大中學生牽手在“云端”的課堂,屏幕一端是山東科技大學能源學院研究生李云飛生動講述科學奧秘,另一端是青島西海岸新區(qū)致遠中學214名中學生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的實驗儀器。平日里常見的一些現(xiàn)象,在大學生的講解介紹后,充滿了未知的奧妙,吸引著中學生的注意力。
近年來,山東科技大學能源學院“惟真之光”黨支部不斷為中小學“量身定做”科普課堂和科學實驗室,每年都會發(fā)起10余次“走進中小學校園科普之旅”“走近實驗室”“我愛科學”等特色活動。開展科普專題講座及實踐探究活動,旨在讓中小學生近距離觸摸科技、熱愛科技。
今年上半年,因突發(fā)疫情讓能源學院黨支部的許多公益活動不得不推遲。想到中小學生的渴望和對科學器材的好奇,想到那一聲聲“老師”的呼喚,“惟真之光”黨支部感受到沉甸甸的責任。
疫情下,“云課堂”的科普之路如期舉辦。“這是我們的現(xiàn)代煤礦開采模型、巷道布置模擬走廊,每一塊煤都經過復雜的開采工藝……”4月15日,“惟真之光”黨支部牽手青島西海岸致遠中學開啟“奮斗正青春 能源在行動”科普云課堂,以全景呈現(xiàn)、直播、學長答疑、互動體驗等方式,生動形象地給中學生帶來了一場科普盛宴,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樹立崇尚科學的精神,提升參與感、體驗感和獲得感。
“云探”科學活動中,黨支部委員曹斌博士還為中學生講述了中國實用礦山壓力理論學派創(chuàng)始人宋振騏院士40多年奮斗在煤礦生產教學一線的事跡,鼓勵中學生立志高遠,投身我國能源事業(yè)發(fā)展。
山東科技大學“惟真之光”黨支部書記張步初表示,將在煤炭科學普及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宣傳方面主動作為、勇于擔當,為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