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重溫黨的奮斗歷史,學習和了解中國革命歷史和革命英雄的歷程,感受中國革命的艱辛與輝煌,傳揚紅色精神,6月30日到7月20日,蘇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金陵承憶,紅色賡續(xù)”實踐團前往南京、合肥、常州、武漢、齊齊哈爾等多地開展暑期實踐活動。
圖為團隊到達南京合照 徐正超 供圖
6月30日,前往南京參觀雨花石烈士陵園、雨花臺烈士紀念館,7月1日在街頭,圍繞“七一建黨節(jié)”、“紅色精神譜系”等話題,分別對南京的青年、學生、兒童、老人等群體進行訪談,了解居民生活變化,積極探索紅色精神內涵,7月2日-7月20日,團隊成員回到家鄉(xiāng),繼續(xù)進行紅色主題宣傳活動,采用各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紅色精神,助力偉大新征程。
參觀雨花石烈士陵園、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學習先輩偉大精神
圖為雨花臺英烈群雕 胡瑞 供圖
6月30日下午,實踐團隊來到南京雨花石烈士陵園、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飄著絲絲細雨,從南門進入雨花臺風景區(qū),一片寧靜,莊嚴肅穆,沿著大道一路走去,途徑丁香園,成員們認真研習前輩的光榮事跡,感悟前輩偉大革命精神。到達與忠魂亭遙遙相對的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在綿綿細雨中,聆聽先烈的壯志豪言,回憶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從忠魂亭看雨花臺烈士紀念館 胡瑞 供圖
團隊成員進入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參觀,閱讀雨花臺烈士的生平事跡,從館中保存的烈士們的物品中提煉先烈們的革命精神。

圖為烈士紀念碑前鄧中夏雕像 胡瑞 供圖
實踐團隊離開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后,沿著道路抵達烈士紀念碑,學習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領導人之一的鄧中夏烈士的革命事跡,充分展現(xiàn)了雨花英烈事跡與精神的深刻內涵和實踐意義,著力彰顯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使命。
走進社區(qū),圍繞紅色話題,對不同市民群體進行訪談 7月1日,實踐團隊走上街頭,針對當前正熱的“七一建黨節(jié)”、“紅色精神譜系”等話題,分別對南京的青年、學生、兒童、老人等群體進行采訪,在對話中了解居民生活變化,體悟南京居民對家與國的獨特情感。
街上的行人神色匆匆,但基本都愿意停下腳步接受我們的采訪,看準一位中年男子,我們問道:“您和身邊的人是如何為中國的建設做出貢獻的?”他只是提到身邊的職工都能以廠為家,勤勤懇懇的完成好各項任務,任勞任怨,沒有怨言。村領導能夠帶領黨員群眾,共同努力,壯大村集體經(jīng)濟,為村民謀福利,但這正是全社會共同努力、和睦相處的結果。在被問道“您認為當今年輕人們應該怎么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時,一位大學生提到要不斷學習,不斷加強自身素質的提升,增強建設祖國的本領。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掌握真才實學,努力使自己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而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紅色文化的不斷傳承,百姓們也在采訪中切身談了自己的生活和身邊事物的變化,一名青年回答道:“紅色文化能提高群眾對黨的忠誠,提高愛國思想對祖國和黨的熱愛,人民整體素質有了極大的提升。”除此自外,也有年輕夫婦接受了我們的采訪,當被問及覺得有無必要展開強制性的紅色文化教育時,他們也反映孩子們有必要學習紅色文化,了解紅色文化知識黨和祖國的來之不易,但是沒有必要強制性開展,應該靈活引導,多組織一些愛國學習和紅色旅游活動。
在采訪過程中,一位老人主動要求支持我們的活動,我們問道”今天是七一建黨節(jié),這一路走過來,您有什么體會和感受?“他的回答擲地有聲:”祖國富強,人民生活幸福,真正做到“國泰民安”四個字,我們的黨功不可沒。”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采訪青年學生 胡瑞 供圖
回饋家鄉(xiāng),用各類文創(chuàng)形式,宣傳紅色精神 7月5日,實踐團隊成員分工設計宣發(fā)與紅色文化相關的文創(chuàng)作品,由成員們設計與紅色文化相關的圖案,loge等,7月5日至20日,定制帆布袋,筆記本等實用類物品,在成員家鄉(xiāng)社區(qū)內進行宣傳分發(fā),傳揚紅色文化。最后將采訪視頻剪輯,借助B站、抖音等新媒體擴大傳播范圍、提高傳播效果、增強互動和參與度、引導群眾正確發(fā)展思維、實現(xiàn)多元化傳播,讓紅色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扎根人民群眾中,賡續(xù)紅色血脈,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圖為團隊成員設計紅色原創(chuàng)圖案 陳思藝 代夢嬌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