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初心精神,點亮青年未來
作者:張婧 來源:社會實踐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恰逢建黨百年盛世,為了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思想認識覺悟,同時為更多的基層群眾服務,尤其是關注鄉(xiāng)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7月18日,西華師范大學“青衿之志”志愿服務隊奔赴資陽市樂至縣各個鄉(xiāng)鎮(zhèn),開展了為期8天以“百年初心精神,點亮青年未來”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前人曾言:“人生的意義就在于經(jīng)歷本身,因為經(jīng)歷了,人生才會豐富多彩,才不會留下遺憾。”我對于這句話深以為然。上大學以來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參加一次支教活動,參加支教不僅僅能錘煉我的師范技能,也能磨練我的意志,在實踐活動之前,我就堅信支教將會成為我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這筆財富不是指金錢,而是指精神財富;同時,它將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難能寶貴的經(jīng)歷。今年暑假期間,我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這個愿望,作為西華師范大學“青衿之志”志愿服務隊的一員,我與團隊其他成員們一起前往資陽市樂至縣盛池鎮(zhèn)開展支教活動。如果把人生比作一趟列車的話,那么我們就是這車的旅人,大家因為機緣巧合而上了同一輛車,奔向了同一個目的地,擁有了同一次心靈奇旅。
三下鄉(xiāng)的序幕在我們滿懷期待和好奇的情況下拉開,而更讓人驚喜的是我們的到來讓早已等待多時的學生們歡呼雀躍,就這樣,在飽含驚喜和歡迎的開場白中我們開始慢慢地進入三下鄉(xiāng)的教師角色。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總能看到隊友們忙碌的身影,忙著備課、策劃活動、訓練學生、和學生分享人生的點滴……三下鄉(xiāng)的條件雖然略顯艱苦,但是我們都甘之如飴。每當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臉,一天的煩惱與疲憊也隨風逝去。清晨早起,伴隨著孩子們爽朗的笑聲和清脆讀書聲,充滿著生機勃勃的氣息,我們感受著濃濃的鄉(xiāng)土人情。在支教期間,我真正體會到生活的艱苦和樂趣,自食其力,自己摘菜做飯,生活安排得有條不紊,大家都很積極,努力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初出茅廬的我們,為了更好處理教學、生活中的問題,每天晚上都會準時開會且認真記錄,大家暢所欲言,互相交流遇到的問題,交流教學方法,總結(jié)經(jīng)驗與不足。
常言道,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然而很多時候,我們雖然整天將夢想掛于嘴邊,張口閉口地談著夢想,好高騖遠時,卻并沒有踏起腳步,捋起衣袖,大踏步地朝夢想走去,投身于實踐,讓自己離夢想更近一點,說一千遍不如認真地做一遍,不要做“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也許做完之后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通過這次支教,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對待,特別是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人生目標不是為名為利,而是無私奉獻,在社會實踐中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自己的認可,而不是渾渾噩噩地混日子,得過且過。
雖然這次實踐時間很短,只有短短八天的時間,但是這是我第一次以支教老師的身份去給孩子們講課,并非我一開始那樣自信滿滿,認為毫無問問題,其實還是存在著些許問題,比如對課堂節(jié)奏把握不好,講課時間分配不均勻。在日常生活中,也許大家認為我活潑開朗,善于交流,但是,當我以教師的身份站上講臺時,我所呈現(xiàn)的就不僅僅是日常的我,所以在支教活動開始前,我與團隊成員們都會在前幾天進行磨合,仔細斟酌實際講課時應該怎樣用通俗易懂而又富有趣味性的語言敘述出來,最難的就是如何去把一個個的板塊串聯(lián)起來,要讓課堂知識銜接得更自然這樣才不會顯得慌亂,最好再營造一個歡快、和諧的教學氛圍。要做好一名老師,傳授知識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如何讓學生學會知識。在日常與三尺講臺上能夠靈活自如的來回切換,課上是老師,課下是朋友,這也是我此次支教的一大收獲。
(通訊員 張婧)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3-07-31 關注:
大學社會實踐推薦
- 探周莊文化,尋情感體驗
- 通過走訪調(diào)研,尋找周莊文化,探討中國式現(xiàn)代化
- 大學社會實踐 07-31
- 探索綠色未來——參觀巨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積極穩(wěn)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為響應國家號召,常州市政府將推進產(chǎn)業(yè)結(jié)構與能源結(jié)構調(diào)整,加快
- 大學社會實踐 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