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志愿之行,立青春之志
作者:王錦 來源:社會實踐
西華師范大學“青衿之志”志愿服務隊以“引領(lǐng)思想·傳承文化·提高素養(yǎng)·健康身心”為主題,以學習黨史、關(guān)愛兒童、鄉(xiāng)村振興為出發(fā)點,以“星海接力,丹心筑夢”為口號,在資陽市樂至縣盛池鎮(zhèn)盛泉村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為期八天的志愿服務活動。
這次的三下鄉(xiāng)支教活動,是我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一份特別的體驗,社會實踐或許是艱苦的,但收獲是巨大的。這次活動是一次雙贏的活動!我對農(nóng)村新變化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對留守兒童的出現(xiàn)情況也有更深的了解。整個活動過程進展的也相對順利,各個成員都熱情工作,團結(jié)合作,為這次活動奠定了基礎(chǔ)。隊員們在支教中各施所長,積極的配合和作出的努力都是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雖然活動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我們并沒有止步于此,我們反而加深對彼此的溝通,增進彼此的了解,同時也學到處理應急事件的社會經(jīng)驗與組織活動的能力。
我也是農(nóng)村長大的孩子,在農(nóng)村的日子就是我整個童年,雖然沒有城市的繁榮和物質(zhì)基礎(chǔ),但在農(nóng)村我就是一只自由自在、歡樂無比的小鳥。走進盛泉村黨群服務中心,我仿佛又回到了我那個自由灑脫的童年。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孩子們的調(diào)皮搗蛋,還有孩子們的聰明伶俐,無不讓我感到開心和幸福。這種幸福感不像是親人朋友給予的愛,而是把你帶進你無法回到的過去的難忘時光。
對于課程而言,第一堂班會課是令我難以忘懷的。剛開始還不懂得與學生如何接觸,拿我們大學生的思維的來灌輸給他們,也可想而知,我的班會課很失敗。但是也正是因為這第一天的班會課讓我反省深思,我不應該只站在“教”的角度,“教”與“學”是相互的,再接下來的課程中,我不斷地修改著我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我嘗試著轉(zhuǎn)化我的說話語氣,談話交流時身體微向前傾,多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這讓自己也有了更多的機會去了解他們。慢慢地,我不僅能夠融入他們交流的話題,更讓我走進了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我每天都期待明天的到來,期待看到他們的變化,期待他們每天都叫我老師,期待與他們有不同的了解。他們對知識的渴望也激勵著我勇敢向前,我也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這次實踐中收獲成長,在成長中收獲快樂,在快樂中收獲知識,熱愛學習,熱愛生活,健康快樂的成長。猶記得在最后的一節(jié)課里,溫馨與濃厚的情意充滿了整間教室,也有同學們在此刻留下了淚水卻不讓人看見,大家心里都明白,我們舍不得孩子們,孩子們也舍不得我們,我們用紙鶴和星星代替我們,寫上心愿與祝福,放進玻璃瓶中,用那一個小小的瓶子見證我們與孩子們的感情。并且送上我們集體為孩子們買的文具和字典,寫上我們深深的祝福,希望孩子們在接下去的路能走的很好。用相機留下我們一起的一張張合影與笑臉,記錄我們曾經(jīng)的快樂時光。
支援一夏,教化一生。支教是我們以自身之識澆灌未來之花,給予孩子們一雙眺望更遠天空的眼睛;給予他們更多對于美好生活的信心與期待。在這過程中,我們看到過天真無邪的笑容,渴望求學的目光。對團隊而言,支教是一種磨練,一種奉獻,也是一種收獲,我們永遠在路上。團隊將葆有一顆仁愛之心,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孩子們,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孩子們。此行有愛,我們身體力行勤澆灌,也堅信著支教花開別樣紅;蛟S短短八天的時間,我能為他們帶去的并不多,但涓涓細流也能匯成大海,也希望每一個小朋友都能快樂成長!
(通訊員 王錦)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3-07-31 關(guān)注:
大學社會實踐推薦
- 科學實驗趣味多,牛奶煙花放光明
- 2023年7月31日星期一下午,雷欣燕老師帶領(lǐng)小朋友,進行一個有趣的科學小實驗,牛奶煙花。
- 大學社會實踐 07-31
- 探周莊文化,尋情感體驗
- 通過走訪調(diào)研,尋找周莊文化,探討中國式現(xiàn)代化
- 大學社會實踐 07-31
- 探索綠色未來——參觀巨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積極穩(wěn)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為響應國家號召,常州市政府將推進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與能源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加快
- 大學社會實踐 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