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指導、中國人民大學在校學生演出的原創(chuàng)劇目《陜北公學》登上北京藝術中心的舞臺。這是今年北京人藝落實“‘京’彩文化青春綻放”行動,推進文藝行“大團小團手拉手”的又一次生動實踐,也是再一次推動藝術院團與高校學生社團共建、創(chuàng)新合作的成果匯報。
北京人藝院長馮遠征在首演當晚看望演職人員。本文除劇照外攝影李春光、陳利。
在演前談環(huán)節(jié),北京人藝副院長秦新春回顧了北京人藝與人大的淵源,介紹了北京人藝在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深化戲劇進校園內(nèi)涵,與中國人民大學等學校開展了更具針對性、特色更鮮明的戲劇活動,以進校園演出、開設戲劇講堂、舉辦戲劇展覽、設立閱讀專區(qū)、開設美育工作坊等形式,豐富美育實踐活動,把北京人藝深厚的戲劇文化資源送到學生們身邊。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鄭水泉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在北京人藝的指導下,對劇本內(nèi)容、舞美設計、演繹方式等進行全面升級,更好講述“戰(zhàn)火中的大學”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故事,以青年之姿、昂揚之魂展現(xiàn)時代新風,講好黨史故事,不斷拓展“大思政課”的形式與內(nèi)容。
話劇《陜北公學》圍繞回答“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講述中國人民大學前身陜北公學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故事,全景展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辦新型高等教育的光輝歷程,生動刻畫了一批紅色教育家將“四史”教育與愛校榮校有機融合,號召人大師生始終堅持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2021年,為了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這部由中國人民大學組織創(chuàng)作編排的原創(chuàng)大型話劇曾在校內(nèi)明德禮堂堂首演。
中國人民大學是今年北京人藝“‘京’彩行動”文藝行中“大團小團手拉手”項目的結(jié)對學校之一。在排演過程中,北京人藝發(fā)揮“大團”專業(yè)優(yōu)勢,帶動“小團”藝術發(fā)展,選派優(yōu)秀導演、演員、舞美、戲劇教育人員等四十余人次入校進行藝術指導,通過對劇本的修改調(diào)整、舞臺的設計制作、全程的藝術指導,提升學生社團的藝術水平和舞臺實踐能力。
“這是人大自己的故事,所以在演出過程中,人大學子們既熟悉又充滿熱愛和自豪感,他們的這種情感也打動了我們。”藝術指導唐燁介紹說,“因為北京人藝的傳統(tǒng)是演人物,所以突出人物是這一輪打磨的重點,讓觀眾在舞臺上看到歷史上這樣一群人,從而感受到那段光輝歷史。”作為一名多次參與進校園活動的指導老師,唐燁更加感慨活動的意義,“我們通過進入不同的學校,看到不同學生對藝術的認知,真正感受到我們的藝術教育已經(jīng)開花結(jié)果。”
“這次的演出,重點是要看到希望,看到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表演指導付瑤認為,在本輪的排演中,要凸顯青年學生的熱血和朝氣,從而感染臺下觀眾。“除了人藝舞美班底在舞臺設計上突出的地域特色,我們還運用山歌等民族元素的音樂,通過現(xiàn)場演唱,將大家?guī)Щ啬瞧恋亍?rdquo;
演出當晚,黃土高坡激蕩著一代人的青春與熱血,手持薪火、無畏遠方的理想與信念,感染了現(xiàn)場每一位觀眾。人大學子們也將對于前輩的致敬和書寫未來的使命融入舞臺表演中,塑造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帶觀眾回到那一段歷史,看到微弱的星光點亮天空,照亮未來的青年人面貌。
成功的舞臺呈現(xiàn)離不開舞臺下學生和老師們數(shù)月以來的精心排練。劇中飾演中年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成仿吾的彭友,來自人大2019級新聞學院,面對這個和自己有“年齡差”的角色,他積極完成詮釋。“北京人藝的老師們會告訴我,不要刻意壓低聲線、放慢腳步來表演‘老’,而是思考人物所處情境,把握人物行為內(nèi)在的動機。”他介紹說,在人藝各部門老師的指導和支持下,本次《陜北公學》增添了許多新鮮感,不光舞美上有新設計,整體表演調(diào)度上也加強了。
“通過老師們的指導,我明白了要把重點放在提升表演效果,而不是依賴音響、燈光等元素。”飾演陸曉的人大2022級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學生古麗娜孜·塔依爾江說。在這部戲排演過程中,她坦言沉浸其中,體驗感十足,角色也給了她許多發(fā)揮空間,讓她充分演繹出革命先輩的一腔熱血和赤誠。
據(jù)介紹,自今年5月起,北京人藝正式啟動2024年度的“‘京’彩文化青春綻放”行動以來,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戲劇活動,8月開始,“戲劇的力量”——北京人藝進高校活動正式拉開帷幕,藝術課堂、閱讀專區(qū)、專題展覽、入校演出……各項活動都得到了在校大學生們的廣泛參與,積極反饋,形成了藝術與青春相互對話、共同綻放的熱烈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