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發(fā)展設施農業(yè),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錨定建設農業(yè)強國目標,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從傳統(tǒng)農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加快構建糧經(jīng)飼統(tǒng)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為了了解“大食物觀與糧食安全的關系”,2025年1月22日至24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耕海牧漁實踐隊分別來到蔬菜大棚、海鮮市場、漁港等進行專題調查。
深耕理論土壤,厚植認知根基樹立大農業(yè)觀、大食物觀,農林牧漁并舉,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是黨中央提出的明確要求,是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wěn)定安全供給的客觀要求和重要舉措。為深入理解大食物觀的概念、內涵與重要性,清晰認識到從傳統(tǒng)單一糧食安全觀向涵蓋多領域食物資源的大食物觀轉變的必要性,全面掌握大食物觀所涉及的農林牧漁等各產業(yè)知識及其相互關系,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耕海牧漁實踐隊于2025年1月展開了大食物觀專題學習會議。
在本次專題會議上,實踐隊員首先了解了大食物觀提出的背景,認識到大食物觀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地開發(fā)食物的一種觀念,同時深入探討了大食物觀的現(xiàn)實意義,然后結合現(xiàn)實條件將大食物觀與糧食安全、藍色食品和傳統(tǒng)文化等要素聯(lián)系起來,按照就近、科學原則,研討確定了實踐地地點和方案。通過本次會議,實踐隊員對大食物觀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將各要素統(tǒng)籌協(xié)調為后續(xù)實踐活動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圖為大食物觀專題培訓會議。 通訊員 周鈺晴供圖
察蔬菜生長,析市場需求作為大食物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蔬菜大棚生產的蔬菜是人們食物來源的重要補充,增加了食物供給的多樣性和穩(wěn)定性,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解當今蔬菜種植規(guī)模和銷售行情,曲阜師范大學耕海牧漁實踐隊隊員深入人民群眾,走入蔬菜大棚,與辛勤勞作的菜農們親切交談,詳細詢問著各類蔬菜的種植面積、品種分布以及日常的田間管理要點。在悶熱潮濕的大棚內,隊員們仔細觀察蔬菜的生長狀況,認真記錄下每一種蔬菜的生長周期、產量預估,同時向農戶宣講蔬菜種植與大食物觀之間的關系,使農戶更好的理解糧食安全與大食物觀。面對隊員們拋出的問題,菜農們熱情回應,從種子的挑選、肥料的使用,再到病蟲害的防治,毫無保留地分享著自己多年積累的種植經(jīng)驗。
實踐隊深入調研并參與蔬菜產業(yè)發(fā)展,能將大食物觀和糧食安全理念傳遞給菜農和廣大群眾。當菜農理解大食物觀內涵,會更注重種植的多元化和科學性,保障蔬菜供應穩(wěn)定。群眾理解后,會更加重視食物資源,減少浪費,形成良好的糧食安全社會氛圍,共同維護糧食安全。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蔬菜大棚。 通訊員 遲韻涵供圖
調查價格波動,把握食選態(tài)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食物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海鮮作為富含優(yōu)質蛋白和多種營養(yǎng)元素的食物,在飲食結構中的占比逐漸增加。為調查海鮮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食用占比,2025年1月23日,曲阜師范大學耕海牧漁實踐隊隊員前往海鮮市場進行調研,采訪部分商戶,了解相關銷售情況。
談及不同季節(jié)的海鮮價格波動大的影響因素,一名商販說季節(jié)、產量、市場需求都會影響價格。比如休漁期的時候,海鮮產量少,價格就會上漲;節(jié)假日大家采購多,價格也會有一定幅度上升。從大食物觀角度來看,大食物觀倡導向整個國土資源要食物,全方位多途徑開發(fā)食物資源。海鮮作為重要的食物資源,其價格波動影響著人們對食物的選擇。當海鮮價格上漲時,部分消費者可能會減少海鮮的消費,轉向其他食物品類,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食物消費結構的多樣性。

圖為實踐隊員前往海鮮市場調研。 通訊員 吳夢婷供圖
通過一系列深入且多元的實踐活動,從理論學習到實地調研,全方位地探索了大食物觀與糧食安全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無論是在蔬菜大棚中與菜農的交流,還是在海鮮市場對價格波動與食物選擇的分析,都讓實踐隊員深刻了解了大食物觀對糧食安全的影響,用實際行動書寫了當代大學生的青春篇章,為國家糧食事業(yè)貢獻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