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紅色經(jīng)典,傳承革命精神
作者:路越 關睿 來源:路越 關睿
為深入了解家鄉(xiāng)紅色文化,銘記家鄉(xiāng)紅色歷史,發(fā)揚其蘊含的紅色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論述。2022年8月4日至8月10日,滁州學院地理信息與旅游學院赴安徽省阜陽市探尋紅色文化實踐小分隊在李云飛老師的指導下前往草寺烈士陵園、四·九起義紀念館、太和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和阜陽市革命烈士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緬懷先輩們的豐功偉績。
實踐的第一部分,小隊成員前往草寺烈士陵園和四九起義紀念館,探尋阜陽本地的革命運動——四·九起義,它建立了安徽省第一個革命政權(quán)——皖北蘇維埃政府,推動了我國北方的土地革命斗爭。
到達草寺烈士陵園,一座墓碑映入眼簾,上書“為有犧牲多壯志 敢教日月?lián)Q新天”,周圍蒼松翠柏,莊嚴肅穆。魏野疇、昌紹先、胡英初、蔡甲午、白懷林等21位革命烈士的忠魂,就長眠在這里。隊員們與陵園管理員親切交流,了解四·九起義的歷史,表達了自己的感想。管理員感嘆說:“沒有他們的犧牲,哪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啊!”
之后實踐團隊成員們走進了四·九起義紀念館,莊嚴高聳的四九起義紀念碑隨即映入眼簾,往里去是月牙池,據(jù)當?shù)厝嗣枋觯?982年初,皖北特委書記魏野疇同志常在這里與特委同志研究工作和接見革命群眾。小隊成員也回顧了早期阜陽黨組織發(fā)展情況及四·九起義有關史實;了解了魏野疇、昌紹先、李端甫等革命義士的光輝事跡,從而進一步了解了四九起義的革命歷程、體會到其重要意義。
實踐的第二部分,小隊成員前往太和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和阜陽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希望綜合性地了解學習阜陽地區(qū)的紅色文化。
踏入太和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在講解員的講解中,成員們對革命的艱辛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實踐隊員神情肅穆,認真觀看革命過程中留下的實物資料,了解太和縣的英雄好漢們?yōu)榫葒让穸冻龅膫ゴ鬆奚,紛紛感嘆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隨后實踐小隊便前往阜陽市革命烈士紀念館,邁上二樓,就來到了紀念館的主展區(qū),其共分幾個部分,分別為阜陽地區(qū)早期黨組織的建設;土地革命時期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驅(qū)寇斗爭;解放戰(zhàn)爭;新中國成立后的衛(wèi)國戰(zhàn)爭;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革命烈士們的英勇作為。運用雕塑、大型繪畫、音頻播放、實物展示等多樣化的形式展現(xiàn)了阜陽人民為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和經(jīng)濟建設做出的偉大貢獻,使小隊成員們身臨其境,為之震撼。
在參觀之余,小隊成員也向群眾發(fā)放了調(diào)查問卷,以進一步探索阜陽地區(qū)的紅色文化與人民的關系,這也是實踐的第三部分:
由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可以得出:大部分受訪者認為我們社會目前的紅色文化氣息濃厚,但大部分受訪者對紅色文化的關注度較低,過半數(shù)的受訪者表示對阜陽本地的重要革命運動“四·九起義”不大了解或毫不了解,看來紅色文化的普及和宣傳還應進一步進行;由采訪我們還了解到,大家了解紅色文化的途徑最多的是觀看影視作品和參觀紅色遺址、紀念館等;小隊成員還詢問了人們社會應該做出哪些改進來促進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的發(fā)揚和傳承,得到較多的答案是:1、學校加強對學生的紅色教育;2、各紅色遺址、紀念館結(jié)合互聯(lián)網(wǎng)和現(xiàn)代科技,擴大自身影響力,更加深入地展示、傳播紅色文化;3、各媒體平臺加大對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的宣傳;4、各地、各社區(qū)多舉辦宣傳紅色文化的活動。
為期一星期的實踐活動圓滿結(jié)束了,但是對于小隊成員來說,紅色文化還有許多內(nèi)容等待著他們?nèi)ヌ綄,隊員們也被先烈們無私無畏、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動,他們表示:“同樣作為華夏子孫,我們應當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做出貢獻。”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2-08-15 關注: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
- 回味紅色經(jīng)典,傳承革命精神
- 滁州學院的六名同學踏上了探尋阜陽市紅色文化之旅,他們參觀了四個革命烈士紀念館和烈士陵園,還發(fā)放了調(diào)查問卷,收獲可不小。
- 社會實踐活動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