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農業(yè)大學暑期社會實踐: 大美秦淮風光,共衛(wèi)土壤健康
作者:羅祥棟 馬俊杰 來源:南京農業(yè)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
為響應國家十四五規(guī)劃,引導青年學生全方位參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建設,增強公眾的環(huán)保意識,南京農業(yè)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秦淮環(huán)保行暑期社會實踐團于2023年6月28日至7月8日在秦淮河流域開展了土壤質量調查活動,采集了秦淮河流域各個河段沿岸的土壤樣品,并在南京農業(yè)大學提供的實驗平臺進行了實驗分析檢測土壤的理化性質,評估秦淮河沿岸的土壤質量。
百谷草木麗乎土,健康的土壤是健康食品和健康環(huán)境的基礎。現(xiàn)如今土壤正面臨板結、酸化、鹽堿化,重金屬污染等諸多問題,土壤健康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旨在以資環(huán)學子的調研與科普宣傳增加人民群眾對土壤污染的了解,提升對環(huán)境問題的重視,加強對自然環(huán)境的保護。
為了更好的了解秦淮河沿岸土質狀況,調查組預先選取秦淮河南北兩個源頭的7個地點作為采樣點。在鄭聚鋒老師的帶領下,“揚眉‘土’氣”土壤調查組于6月28日依次前往句容河段、溧水河段和二者交匯河段進行采樣工作。29日上午,趁著明媚的天氣,“揚眉‘土’氣”土壤調查組再出發(fā),本次的目的地是位于宏運大道與花神大道交叉處的南京市水政監(jiān)察大隊秦淮河大隊。至此,“揚眉‘土’氣”土壤調查組共進行了8個地點的土壤樣品采集。
正值酷暑,隊員們一路汗流浹背,但通過團隊成員間的緊密協(xié)作以及之前積累的采樣經驗,順利完成了所有樣本的采集,共8個地點的24份土壤樣品。返校后,隊員們在研究生師兄的指導下將采集到的土樣進行烘干、容重測定以及研磨,得到20目和100目的土壤樣品,同時,還預先配置了相關實驗試劑。后續(xù)進行土壤酸堿度、有機質及全氮含量測定等實驗。
根據后續(xù)實驗可得,土壤pH值在7.5-8.0之間,整體土壤偏堿性,表面土壤鹽堿化程度較重,需要適量添加含硫酸銨、硝酸銨的酸性肥料,從而抑制土壤鹽堿化程度進一步加強。容重測定出來大致處于1.16-1.72g/cm3,以土壤密度為2.65g/cm3計算可以得出土壤孔隙度在35.09%-56.23%之間,疏松度差異明顯。
在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的背景下,資環(huán)學子以秦淮母親河為起點,將所學專業(yè)知識應用于實際,探尋土壤健康,深入了解了秦淮河沿岸的土壤性質。之后資環(huán)學子將會響應國家號召,走到群眾中去,宣傳土壤健康知識,提高群眾的土壤安全和環(huán)保意識。
了解、改善身邊的環(huán)境問題是資環(huán)學子不忘的初心,牢記環(huán)境知識、推動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永恒的使命,而此次實踐也將化為一次難忘的經歷,成為資環(huán)學子環(huán)境保護行動的不竭動力。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3-07-28 關注: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
- 佑黃河安瀾 筑青春之夢
- 來自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的“守望者”社會實踐團隊以保護黃河為主題進行實踐活動,在蘭州市西固區(qū)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實踐團隊以保護母親河
- 社會實踐活動 07-28
- 入水城調研南水北調,悟水網建設為民情懷
- 7月13日,為在實踐過程中增長才干,鍛煉能力,探究水銀行模式服務水網的建設路徑,河海大學水網調度運行調研團中的郭昊宇、王朵、陳思銘
- 社會實踐活動 07-28
- 入水城調研南水北調,悟水網建設為民情懷
- 7月13日,為在實踐過程中增長才干,鍛煉能力,探究水銀行模式服務水網的建設路徑,河海大學水網調度運行調研團中的郭昊宇、王朵、陳思銘
- 社會實踐活動 07-28
- 自動化學院開展“黨史參觀學習實踐”活動
- 近日,江科大自動化學院黨史學習實踐團的成員前往南京市渡江勝利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旨在深入了解南京解放歷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在
- 社會實踐活動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