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紅色基因,播種廉潔的種子隨著二十大報告中“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要求的進一步提出,人們對于廉潔文化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并通過挖掘中華古今優(yōu)秀人物身上的廉潔因子以賡續(xù)廉潔清風。張謇,近代著名實業(yè)家、教育家,一位廉潔思想的踐行者、傳播者。南通博物苑由張謇于1905年創(chuàng)辦,其中收錄了大量張謇珍貴的生平史料,并對張謇廉正思想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刻闡釋。張謇廉正思想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等思想,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總結積累的智慧結晶,同當代社會主義價值觀具有高度的契合性。2023年7月19日,為了探尋紅色基因,播種廉潔的種子,促進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南京財經(jīng)大學國際經(jīng)貿學院“以廉潔自處,續(xù)紅色基因”暑期實踐隊伍來到江蘇省南通博物苑,開啟了張謇廉潔文化的探尋之程。
7月19日,實踐隊伍首先來到“南通博物苑”的起始點——濠南別業(yè)。實踐團隊走進濠南別業(yè)中的張謇實績展,展內以大量圖片展示了愛國主義實業(yè)家張謇高舉“教育救國“、”實業(yè)救國“兩面大旗,兀兀窮年、耕耘不輟地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歷程。實踐隊伍在駐足觀看時,從珍貴的圖片資料和老舊物件中似乎真的接觸到了那段斑駁的歲月。
在南通博物苑的角落里,實踐隊伍看到講解員正在為一群小朋友做張謇廉潔思想的講解。實踐隊伍采訪到了幾位小朋友,他們告訴實踐團隊的成員,每隔一段時間學校都會給他們做“勤儉節(jié)約”的宣講教育,很多家長也會帶他們來南通博物苑實地參觀。這讓實踐隊伍成員近一步地感受到了家庭和學校對廉潔教育的重視,也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張謇廉潔思想的源遠流長。

圖為受采訪的小朋友與實踐團隊隊員的合照。朱佳怡供圖
尋訪并拍攝完濠南別業(yè)后,實踐隊伍來到了南通博物苑新館二樓。這里是張謇廉正思想的陳列專區(qū)。作為深受中華傳統(tǒng)儒家文化熏陶的知識分子,張謇秉承了“以天下為己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以“救國救民”為己任,一生都在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不畏艱難曲折。進館后,赫然眼前的是《家誡碑》,上面篆刻著張謇對家人及后世的諄諄教誨。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在參觀《家誡碑》。朱佳怡供圖
實踐隊伍看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政以德”、“天下為公”等字眼,它們跨越時間的長河向實踐隊伍成員展示著廉潔思想的魅力。在參觀結束后,實踐隊伍成員對館內其他參觀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和采訪。在與受訪者的采訪中了解到家庭和學校是傳播“廉潔思想”的主要陣地,注重家教家風的培養(yǎng)、重視學校廉潔教育的建設,樹立個人正確的價值觀,這不僅僅會影響個人終身,也有助于廉潔風尚在整個社會遠揚。
采訪結束后,“以廉潔自處,賡續(xù)紅色基因”暑期實踐團隊的南通博物苑實踐旅程自此畫上句號。此次實踐活動中,張謇廉潔思想浸潤著實踐隊伍的每一個成員,實踐隊伍成員在挖掘張謇廉潔思想的當代價值的同時,對于廉潔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在實踐旅途中展現(xiàn)了當代青年學生深入群眾、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

圖為實踐團隊隊員合照。朱佳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