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二師學子:紅色足跡踏征程,黨史情深鑄信仰
作者:朱慶萌 姚可欣 來源: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地理科學學院“賡續(xù)榮光,地心向黨”黨史學習教育團
導語:2023年6月28日至29日,中國青年網“賡續(xù)榮光,地心向黨”黨史學習實踐團深入鹽城市進行實地考察和采訪。通過參觀鹽城市新四軍紀念館、鹽城市圖書館以及東臺市三倉烈士陵園,并與老兵進行深入交流,實踐團成員深刻體悟到黨的偉大歷程和紅色精神的珍貴意義。
在6月28日,實踐團首先參觀了鹽城市新四軍紀念館。這里的紀念館,紀念英勇無畏的新四軍們,是一座承載著英雄壯烈事跡的圣地。實踐團成員走進展廳,一張張反映新四軍抗擊日寇的照片和文物向他們講述著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他們的目光被一幅幅英勇戰(zhàn)斗的場景吸引,仿佛聽到當年將士們的吶喊聲和戰(zhàn)斗號角。展廳中展示的新四軍戰(zhàn)士血染戰(zhàn)場的真實圖片讓實踐團成員感受到了新四軍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豪情壯志。他們被新四軍所傳承的英雄主義精神和為民族解放而矢志奮斗的豪情所深深打動。正如毛澤東主席所說:“新四軍是一個什么軍隊?是一個鐵的軍隊!是一個可靠的軍隊!”這句話在實踐團成員心中回蕩,激勵著他們繼續(xù)傳承紅色基因,勇往直前。
緊接著,實踐團前往了鹽城市圖書館,繼續(xù)進行黨史學習。鹽城市圖書館坐落于鹽城市的文化中心,實踐團成員懷著敬畏之心踏入圖書館,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這座文化瑰寶的宏偉氣勢。在圖書館黨史閱讀區(qū),實踐團成員聚精會神地研讀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黨史經典著作。他們逐字逐句地品味其中的智慧和真理。每一行字、每一頁紙,都蘊含著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和智慧財富。通過月的深入領會其中的思想理念和價值追求。實踐團成員與書中的先輩們對話,感受到他們無私奉獻、堅定信仰的壯麗畫卷。實踐團成員不僅學習了黨的歷史,更深入領悟到了黨的偉大思想和理論。
在圖書館的學習區(qū)域,實踐團成員積極參與了討論和分享。他們結合自己的理解,與同伴們一起交流思考,互相啟發(fā)、互相傾聽。這種知識碰撞的過程不僅增進了彼此的友誼,也豐富了大家的見識和思考。圖書館的學習氛圍和資源豐富程度讓實踐團成員深感自豪,他們堅信通過不懈的學習和思考,能夠在未來的征途上更好地實踐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
6月29日,摒著傳承紅色基因,發(fā)揚紅色文化,加強當代大學生的紅色文化信仰的目的,實踐團來到東臺市的三倉烈士陵園,向為國家和人民獻出寶貴生命的英烈們致以崇高敬意。東臺三倉烈士陵園是在蘇中四分區(qū)抗日烈士紀念碑(烈士亭)的基礎上,于1945 年至今逐步擴建起來的。每年都有多達30萬人次到此緬懷革命先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這里曾是蘇中抗日根據地的中心,粟裕將軍率領新四軍一師與民眾一同與侵略者展開殊死的搏斗。他在彌留之際也不忘三倉,希望將自己的部分骨灰留在東臺,留在這里。“碧血丹心盡灑山河三敵驅除成解放,蒼松翠柏憑依亭墓亭墓五星照耀紀功勛”五角亭正南亭柱上題寫的楹聯,標榜著抗日烈士為國捐軀的偉大壯舉。實踐團的成員紛紛駐足于將軍和其他烈士的墓前,并在此處領悟到“鐵軍精神”的真正內涵。
為了追尋老一輩黨員的赴藏經歷,感受當年的艱苦與不易,領悟中華人民解放軍的軍魂,除了參觀紀念場所,實踐團隊還前往老兵家中進行采訪。通過與老兵們的面對面交流,實踐團成員親身聆聽了他們的赴藏故事和感人經歷。參軍七年,歲月漫漫。無一句累,無一字苦。從鹽城到昆侖山腳,從塔里木盆地到拉薩,他們的堅定的信念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給成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表示將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積極進取,勇往直前,領悟鐵軍的力量。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深刻了解到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和革命先輩們的英勇事跡激勵著大家,使每一名成員更加堅定了共產主義信仰和理想。牢記歷史,不忘初心,勇擔時代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是每一位大學生的責任和義務。實踐團成員決定要以紅色記憶為指引,牢記先輩們的拼搏和犧牲,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榮光,要立足當前,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為實現共產主義事業(yè)而不懈奮斗。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3-08-23 關注: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