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易用享受内容,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性色 ,女人高潮抽搐潮喷A片,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桑與蠶的遐想

作者:今日大學生網 來源:今日大學生網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條小小的蠶,用它博大深沉的情懷,為中國披上了高貴無比的綾羅綢緞;一縷細細的蠶絲,牽出了閃光的“絲綢之路”,撒下一路燦爛!

蠶桑與絲帛文明,最柔軟最剛勁的華夏符號,一張響當當?shù)闹袊!它常常引起我綿綿無盡的遐想。

小時候,樓下有棵小樹苗。后來,枝繁葉茂,結出了黑寶石般的小漿果,我才知道那是桑樹。大人們說,桑葉可以養(yǎng)蠶,這是我對桑與蠶最早的印象。后來學考古,才開始留意桑與蠶的來龍去脈。

我曾在博物館見過一條揚起頭正在吐絲的家蠶,那是5300年前住在雙榆樹村的先民用野豬的獠牙雕琢而成,出土在河洛古國的中原。我還聽過中國現(xiàn)代考古學之父李濟先生和他發(fā)掘出那半個蠶繭的動人故事,那聲音常在耳邊縈繞不斷。

有緣終會相逢。2020年8月,我有幸來到山西夏縣師村的一處仰韶文化遺址,那是半年前我們學校與當?shù)毓步ǖ囊粋考古實習基地。在這里,我再次遇到了令考古人驚喜的蠶,那是基地剛剛發(fā)掘出來的帶著古泥土氣息的寶貝—— 一枚距今6000年的石雕蠶蛹,它狀如棗核,通體刻有靈動的條紋,似乎在靜靜等待羽化成仙。老師說,它是用中條山上的花崗巖雕成,鏨刻紋路精致清晰,說明先民對蠶非常喜愛和重視。我從未感到先民的生活離我們如此之近,也從未感到手鏟下的每抔泥土、每枚石子都可能隱藏著驚人的秘密。

夏縣師村離李濟先生發(fā)現(xiàn)半個蠶繭的西陰村不遠,像有根無形的絲線拉著,那一天,剛好有空閑,我特地去專程拜訪。悄悄地,我來了,未敢驚動西陰村的半片樹葉。

這恐怕是我見過最樸素最接地氣的紀念碑了。紅磚砌成的矮墻式底座上,佇立著一塊圓頂條形紋理粗獷的黑色石碑,上面通體刻著自然隨性的十三個白色魏碑大字——李濟先生發(fā)掘西陰遺址紀念碑。沒有護欄,沒有任何修飾,兀自獨立在一片面積不大粗沙細石的平坦場地之中,周圍是一圈自然生長的灌木、纖細的小喬木,高高低低郁郁蔥蔥與先生為伴,自有一番那個時代中國考古人清貧質樸、終日與泥土草木渾然一體的風情。

我在紀念碑前默立,眼前飄過100年前那位“海歸”從仰韶村出發(fā),披星戴月,騎著毛驢,去繼續(xù)孜孜以求尋覓我們的本土文化。微風拂過,將又一組蒙太奇鏡頭推送到我的面前:1926年,他率人經過一個半月的發(fā)掘,收獲頗豐——每只能裝80斤文物的箱子,裝了整整76箱!為了進一步保護和研究,他想把它們運回北京,可是,沒有汽車,不通鐵路,他只好雇了五六十匹強壯的騾馬,拉著9輛滿載文物箱子的大車,歷時9天,行程800余里,才運到了最近的火車站。他把那枚從這里出土、只有花生殼大小,并且被古人切割掉一半的炭化絲質繭殼,小心翼翼地帶回清華,帶到美國,帶去臺灣, 反復與國內外專家探討鑒別,就是為了確定中華獨特的蠶桑與絲帛文明的源頭與每個細節(jié)和關鍵……

噢,前輩!一百年后的我,比您幸運,沒有戰(zhàn)亂,交通暢達,國泰民安。雖然這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干擾我們,但這并未影響我們正常的學習與生活。暑假之后,我乘高鐵一個半小時就從家鄉(xiāng)到達了八百里外的學校所在地。按照學校的教學計劃,這個學期,我們要有四個月的田野考古實踐。從學校到達目的地相隔數(shù)千里,為了防疫安全,學校安排我們乘包機,三個多小時便飛抵山西運城。

飛機落地,剛好是傍晚。這里離著名的鸛雀樓很近了,也是防疫的需要,我們不能去登樓觀景,而是立即乘大巴直奔基地。

田野考古的艱辛我們早已聞知很多,風餐露宿是家常便飯。曾有人這樣形容,“遠看背包羅傘像逃難的,近看又黑又瘦像要飯的,仔細一打聽,原來是考古隊野外發(fā)掘大干的”。這雖然未免夸張,卻也可見一斑。我一路想象,我們的下一站會是怎樣……

大巴在平坦的公路上開得飛快,不消一個小時,我們已坐在基地寬敞的大食堂圓桌椅旁。晚飯的餐盤中,有熱騰騰的米飯、肉炒蒜薹、蘑菇紅燒肉、肉片豆腐絲……酒足飯飽之后,我才內外瀏覽了它的全貌。這是一組完善的大型彩鋼建筑,大門旁掛有我們考古學院山西運城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的牌子。主建筑內有教師公寓和學生公寓,裝有空調、淋浴間,設施齊備,窗明幾凈。建筑內還有學習室、會議室、文體活動室、田野考古現(xiàn)場教室、考古現(xiàn)場工作室、文物陳列室、文物整理修復室、數(shù)字考古實驗室、攝影室。還有虛擬仿真教學實驗室及全站儀等全新的先進設備。

這,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它與前輩們在抗戰(zhàn)時顛沛流離、與西南聯(lián)大同住李莊村時缺食少醫(yī)、將文物標本放在潮濕木架子上的條件天壤之別!我還從文獻中知道,那時擔任史語所考古組主任和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主任的李濟先生,1940年至1942年短短兩年間就因惡劣的生活條件先后失去兩位豆蔻年華的女兒。他幾近崩潰,但為了心心念念的考古事業(yè),為了國家危亡之際那份文化責任與歷史擔當,他擦干眼淚,再次挺起了中華考古人的脊梁!

今日現(xiàn)實中,總有人以為,文物就是錢,價值連城的東西經常過手,怎么會貧到缺醫(yī)少食呢?

對不起,身為中國現(xiàn)代考古學之父的李濟先生早就立下行規(guī)——真正的考古學家,是不能收藏文物的。先生至死,手中沒有一件文物。

……久久敬立碑前,思緒如蠶絲一般,拉得太遠,太遠。我該走了。我知道,你不需要更多,只有深鞠一躬。

在西陰遺址附近,我還看到一處灰磚墻面有紅木格窗戶的平房,中間對開的紅漆木門上,懸著一塊寫著李濟紀念館的黑漆金字牌匾。門旁另有一塊寫著“山西夏縣西陰嫘祖文化研究協(xié)會”的牌子?上чT鎖著,紫紅色的窗欞里面也被遮住,從外頭什么也看不見。我在有紅漆木柱支撐的寬屋檐下流連徘徊幾許,終不見再有人來。

嫘祖是傳說中軒轅黃帝的正妻,蠶桑絲綢的始祖。對于嫘祖故鄉(xiāng)現(xiàn)有多種說法,但上古神話中的人物畢竟只是傳說,考古學的發(fā)現(xiàn)才是歷史的物證。作為考古者,只能相信手鏟下的所見。這也是李濟先生為何對76箱文物中那半個繭殼情有獨鐘,深究不舍。從現(xiàn)有出土的文物來看,我國的蠶桑文明至少可以追蹤到4000年以上。

回到我們的考古基地,再看我們學院發(fā)掘出的那枚大約6000年的石雕蠶蛹,可以判斷,夏縣這一帶,先民蠶桑有著更為久遠的歷史。

光陰似箭,往事如歌。2021年是仰韶文化發(fā)現(xiàn)和中國現(xiàn)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中國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篳路藍縷,歷盡百年風雨,難道不就像一條條吐絲千古的蠶嗎?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3-02-09 關注
詩詞歌賦推薦
  • 桑與蠶的遐想
  •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條小小的蠶,用它博大深沉的情懷,為中國披上了高貴無比的綾羅綢緞
  • 詩詞歌賦 02-09
  • 板城柳
  • 板城柳
  • 在武烈河、潮白河、老牛河三水交匯之地,板城柳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特別是位于金牛廣場與南江小區(qū)周邊的柳,猶如綠色的籬笆扎在小區(qū)與
  • 詩詞歌賦 02-09
  • 我所知道的青果巷
  • 在常州生活多年,自2019年青果巷修復以來,有關青果巷的傳說不時傳入耳內,但我從未想過身臨其境地去探索一番,因為我認為無論怎樣修復
  • 詩詞歌賦 02-09
  • 梧桐
  • 悠閑徜徉于兩側栽種梧桐富有浪漫氣息的林蔭大道,便會自然而然想起千古名句:“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 詩詞歌賦 02-09
  • 華花郎,飛呀飛
  • 認識“華花郎”是在我的母!獦蝾^鎮(zhèn)實驗小學四年級那年的元旦會演。新校舍剛落成,寬敞的禮堂里一個大大的舞臺,背景布上畫著藍天、
  • 詩詞歌賦 02-09
  • 自然經濟學
  • 自然經濟學
  • 讀過政治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以下概念: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我們知道,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商品的兩個屬性,使用價值指商品能滿足人
  • 詩詞歌賦 02-08
  • 夏日鄉(xiāng)愁
  • 每次路過它總有說不清的憧憬與眷戀。光陰為筆、書成年華?傄怖@不過年少時那近似回憶的鄉(xiāng)愁。
  • 詩詞歌賦 02-08
  • 似曾相識燕歸來
  • 春末夏初,周莊古鎮(zhèn)綠意盎然,游人如織,隨風飄散的柳絮給井字形狀的河面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縱橫交錯河道上游船在徐徐蕩漾與臨河明
  • 詩詞歌賦 02-08
  • 美哉濟南
  • 從泉畔飄香的一絲風里,我尋找濟南的輕柔;從辛棄疾豪放的辭章里,我尋找濟南的剛烈;從漱玉泉畔清澈的泉水中,我尋找濟南勝似江南的婉
  • 詩詞歌賦 02-08
  • 感恩土地
  • 感恩土地
  • 每到耕種時節(jié),滿懷期冀的土地,在犁鏵的刻刀下,釋放出它蘊藏已久的激情,一排排泥土的巨浪,翻騰、飛躍,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
  • 詩詞歌賦 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