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鵬服務邊疆留下青春奉獻的印記
作者:今日大學生網 來源:今日大學生網
李華鵬,男,漢族,中共黨員,河南西平人,河南工業(yè)大學法學院法學專業(yè)2011屆畢業(yè)生。同年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曾服務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伊寧市發(fā)展計劃委員會,服務期滿后考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務員,現(xiàn)工作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137團司法所。
李華鵬出生在河南農村,成長在都市,是父親用勤勞的雙手為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優(yōu)越的成長環(huán)境。大學學業(yè)一結束,父親便迫不及待地為他聯(lián)系了一份待遇豐厚的工作。是安逸在家“啃老”,還是執(zhí)著地追求人生理想?李華鵬第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河南工業(yè)大學25號樓門前的西部志愿者宣傳欄吸引了他的目光,激活了他的思路。他決定放棄優(yōu)越的工作,到西部去開拓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2011年夏,當火車真的離開鄭州站的時候,他卻流下了眼淚。這淚水,是難過的淚水,也是開心的淚水。難過的是將要離開家,離開父母的呵護,從此一個人到西部去闖蕩;開心的是終于邁出了這一步。艱難的選擇,漫長的旅途,一望無際的沙漠,望著窗外的大漠孤煙,他思緒萬千。貧瘠的新疆印象,父母的期待以及對未來的迷茫,都在路途中浮現(xiàn)在他的腦海。路程再遠總是可以計算的,但是從大學生到大學生志愿者的過程,在他心里是那么地漫長和艱辛。
青春在邊疆留下印記
初到兵團,李華鵬和同行的志愿者先駐足在軍墾博物館,緬懷老一代軍墾人那段艱苦奮斗的光輝歷程。徜徉在長滿蘋果樹和鮮花的街頭時,便被兵團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精神所感動。李華鵬說:“幾代兵團兒女就像天山雪松、大漠胡楊、戈壁紅柳、綠洲白楊那樣,根植于新疆大地,守護著西北邊陲,經受風霜雪雨的磨礪愈加挺拔,在長期艱苦的環(huán)境下形成了兵團精神,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使我受益終生!”總是在經歷之后,才知道想象與現(xiàn)實的差距有多大。經過將近兩天的路程,李華鵬抵達新疆烏魯木齊。剛下火車一股熱流迎面而來。這時想起了天氣預報中的高溫提醒,才知道這不是靠想象就可以體會的熱度。
初來乍到,最直接的感受便是這里的白天很長,明明已經晚上十點了,太陽的余光仍然悠悠然的灑在天空的每一個角落。來新疆之前,同學跟對李華鵬說:“去趟韓國才一個小時的時差,你還在中國的地界就有將近兩個小時的時差。”當時李華鵬對于這句話并沒有多大的感觸。原來,兩個小時的時差可以將這里的白天拉長。偶然間抬頭發(fā)現(xiàn)了天空中分布不均的白色,感到不可思議,來到這里一個多月,天氣晴朗時很難看到云的影子。他想,用萬里無云來形容這里的天空是最恰當不過?吹娇罩行螒B(tài)不一的云朵,心中染上了一層思鄉(xiāng)的情愫。
遠離最熟悉的家鄉(xiāng),這里的一切對于李華鵬而言都是陌生的,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人,這一切總會給他帶來一絲絲恐懼,無關膽量。即使彷徨、迷茫,但不能忘記來到這里的初心。忘記過去的繁華,迎接未來的未知,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記,哪怕微不足道。
用信念迎接一切挑戰(zhàn)
很多朋友問李華鵬:“你為什么選擇西部計劃?”,他總是很謙虛地回答:“也不知道為什么,因為:做一件事情并不需要回答為什么,就像感情沒有為什么一樣。”路是自己選擇的,他認同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他,一個謙虛坦誠的人,將青春奉獻給西部,無怨無悔。
基層工作很平凡,也很平淡,幾乎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事跡,然而他卻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每件小事,修煉好兩種心態(tài):一是“學徒工心態(tài)”,到基層服務學本領;二是“無畏心態(tài)”,當熱情遭遇不順心時,面對大的落差要軟著陸。決不能怨天尤人,消極沉淪,而是要善于運用智慧,敢于迎接一切挑戰(zhàn)。李華鵬就像大海里的一葉舟,即使大海有風有浪,茫茫無邊,他也不畏不懼,不會迷失方向,因為他的心里有指向西部、奉獻西部的羅盤針。
他為遠程教育做貢獻
基層的工作讓他了解和目睹了老一輩兵團人和新時代職工默默為兵團事業(yè)奉獻的精神,這種精神在鼓舞著他、在鞭策著他,使他不敢有絲毫懈怠。就像他在工作隨筆里寫的:“一腔熱血,獻給邊疆!”
從成為志愿者的第一天開始,他就做好了吃苦的準備,做好了干事的準備,做好了潛下心來學習的準備,決心實實在在地為祖國西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由于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省份,初到異地,面臨著語言、水土、氣候等方面的不適應,李華鵬積極主動向當地群眾學習方言,了解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每天他總是第一個到辦公室,把屋內打掃得干干凈凈,然后進入到緊張有序的工作中。
作為一名遠程教育志愿者,通過多次培訓,他掌握了網路DVD的使用,明確了工作職責,走村串寨,利用走訪、調研時機和宣傳海報,廣泛宣傳農村現(xiàn)代遠程教育工程,介紹遠程教育平臺的作用,讓黨員群眾充分了解遠程教育的內容和意義。通過對街道、鄉(xiāng)鎮(zhèn)領導的訪談,了解伊寧市遠程教育的情況,他還戴著遠程教育志愿者的帽子在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人口比較密集的地方進行現(xiàn)場宣傳,面對居民們的詢問,他都耐心地講解,普及農村遠程教育的知識。每天他總是最后一個下班,利用業(yè)余時間加班加點學習業(yè)務知識,從而很快進入并熟悉了工作角色,為全師遠程教育工作有聲有色的開展貢獻了一份力量。
用虛心擁抱進步
領導的熱情和同事的幫助讓李華鵬感受到了當地特有的溫暖,讓他消除了對服務單位的拘束感和陌生感。早上去上班,只要有不順手的地方,領導們就會盡力幫他解決;同事們見了他,像家人一樣對他噓寒問暖,讓他在感動中工作。對于剛走出校門的他,不知道怎樣面對社會的迷茫,不知道怎樣面對自己的工作,可是剛來到伊寧市發(fā)展計劃委員會,領導的關心和同事的熱心讓他有了信心。
因為自己剛畢業(yè),從事文化黨政工作比較陌生,優(yōu)勢不大,基礎不好,“上手工作比較困難,而且干不好就自己著急。”李華鵬知道,雖然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他自己有一句座右銘,也是他多年以來從未改過的網上簽名:“扎扎實實工作、認認真真學習,一切就解決了”,他還有自己的原則,就是“以干代學,做好自己的每一件工作,不斷總結經驗,虛心向同事領導學習,接受批評”,自己肯定會不斷進步。結果,在領導同事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他對自己的工作越來越有信心,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順利打通了“隔山隧道”。
由于工作成績突出,2014年,李華鵬被調到第七師137團司法所。一份新的工作擺在了李華鵬的面前,此時對他來講,只能前進,不能退縮,因為這是上了志愿服務工作的新臺階。為了能盡快熟悉辦公室的工作,他向同事借來資料堅持每天晚上學習兩個小時,掌握了解全師的情況。日常工作中,他把同事當成自己的老師,常詢問、多思考,寫出材料后請同事幫助糾正錯誤,中間的酸甜苦辣成了他守好一方江山的軍訓。“每一次的選擇就意味著一個新的開端,既然選擇了就必須義無反顧地走下去,不管前面有多遠。”他感動著志愿者的平凡,感動著自己的收獲,這給了他兵團精神、兵團人一份爭氣的回報……
為了能更好地融入克拉瑪依的生活,李華鵬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更利用業(yè)余時間,充分發(fā)揮志愿服務精神,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他自愿放棄了法定假期,服務了很多文體賽事。例如,他積極加入紅十字會,配合開展無償獻血宣傳活動,組織了對貧困學生獻愛心募捐活動等。就愛心募捐而言,他說“平時的補貼根本不多,這都是大家擠出來的,可能只是一個書包、一個學期的書費,但是看到孩子們臉上純真的笑容,他們也會很高興。他們是祖國的下一代,要讓他們知道這個世界是充滿愛的。”
志愿服務多滋味
兩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在這兩年里,李華鵬經歷了從一名大學生到一名志愿者的轉變,歷經磨礪,擺脫了稚氣,從焦躁變得穩(wěn)重,從幼稚走向成熟。這期間有過痛苦,有過心酸,但收獲更多的是喜悅,是成長。他說,來西部前,總是對什么都不在乎,可是在這里學會了很多。是的,很多時候,很多東西只有經歷了才會知道,也只有經歷了才會懂得。志愿者生活也是一樣,只有經歷過了才會知道其中的酸、咸、甜、辣!
酸,那是因為他作為西部志愿者,在農村看見無數需要幫助、讓人心碎的人和事,心有余而力不足,無奈而心酸!
咸,那是因為他作為西部志愿者,在服務工作中,流過汗,有過淚,在汗水和淚水中感到了人生的咸味,感到了淚水和汗水的價值。
甜,那是因為他作為西部志愿者,因自己一點點的付出,身邊的點點滴滴在慢慢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到心理上的滿足和喜悅,有了一份牽掛,有了一生的積淀!
辣,那是因為他作為西部志愿者,在自己的工作中,是當地群眾給了他火辣的熱情,給了他許許多多的贊揚和鼓勵,他才堅持不懈,勇往直前。
作為一名西部志愿者,李華鵬品嘗著、感悟著這酸甜咸辣,愿在風城經風雨,盡享風城給于自己的人生滋味。
責任編輯:周云 發(fā)布日期:2022-04-28 關注:
校園人物推薦
- 陳晨為他人帶來幫助是件幸福的事
- 陳晨,江蘇徐州人,揚州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曾任揚州大學第十七屆西部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團長,現(xiàn)任揚州大學團委學生兼職團干部。
- 校園人物 06-05
- 孫瀟一年支教青春“牽掛”一生志愿情懷
- 孫瀟,華中農業(yè)大學動科動醫(yī)學院動物醫(yī)學專業(yè)16級研究生,現(xiàn)為華中農業(yè)大學“本禹志愿服務隊”第十一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華中農業(yè)大學
- 校園人物 06-05
- 彭偉扎根大山深處做守住清貧的健康使者
- 彭偉,四川宜賓人,200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xiàn)在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江底鄉(xiāng)衛(wèi)生院工作。
- 校園人物 06-05
- 羅剛勵志青春最美妙,奮斗青春最充實
- 羅剛,男,漢族,中共黨員,1992年6月18日出生,安徽無為人。大學畢業(yè)后,他積極響應團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
- 校園人物 06-05
- 董澤成扎根兵團壯志滿懷的“沙海老兵”
- 董澤成,男,漢族,甘肅定西人,中共黨員,2011年畢業(yè)于甘肅農業(yè)大學,同年參加西部計劃志愿服務于新疆兵團第十四師四十七團。
- 校園人物 05-15
- 張千磊志愿服務是戒不掉的“癮”
- 張千磊,男,中共黨員,現(xiàn)任西南大學校團委學生兼職副書記,2015級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yè)研究生。曾獲2015年度中直機關節(jié)約型機關公益宣傳
- 校園人物 05-15
- 鄭國勇扎根基層十年唱響無悔青春
- 鄭國勇,男,中共黨員,先后擔任全國西部計劃志愿者、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石嘴山市大武口區(qū)法院助理審判員、大武口區(qū)檢察院民事行政科科長、
- 校園人物 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