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發(fā)揚南航精神,探尋記錄人文歷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逐爾奮斗路,再續(xù)人文情”社會實踐團隊有幸與公共管理學的邱建新老師取得聯系并進行人物專訪,作為南航人文社科發(fā)展的重要親歷者和見證者,他和我們講述了南航人文學科發(fā)展的艱辛歷程,描繪了未來學科發(fā)展的藍圖。
教師介紹
邱建新老師,社會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中國社會學會理事,共青團江蘇省委“名家報告進校園講師團”講師。2005年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任教,曾任社會學、社會工作(MSW)學科負責人。
邱建新老師
1、“不管怎么樣,報一報沖一沖”
“您能和我們描述一下您與南航的初見嗎?”
我記得很清楚,我來南航正式的報告時間是2005年的4月15號。南航在我的心里面是一個很不錯的學校,它作為國防七子之一,有一定的一個歷史地位。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對他是有預期的。但是同時我對它也有另一種預期,它是一個工科院校,那么我們知道在一個非綜合性的高校里面,人文社會科學可能會受到一點邊緣化的擠壓。
“什么契機讓您創(chuàng)立了社會工作學科”
我來南航的時候,已經有了社會學這個碩士專業(yè)。公共管理專業(yè)06年也要開始招生了,而MSW也就是社會工作專業(yè),這個是在我手上面一點一點搞起來的。
因為我當時有社會學專業(yè)背景,正好教育部要求學校來申報相應的MSW的這個專業(yè)碩士點。但當時的申報有個最低的門檻要求是必須要有本科專業(yè),并且要完成四年的招生和畢業(yè)的流程。我們當時本科專業(yè)根本就沒有,報還是不報?
我記得我當時和南農和河海幾個學校的學科負責人,我們通過電話。后來我們意見就說,不管你怎么說,第一個社會工作專業(yè)未來一定是一個發(fā)展社會需求很強勁的專業(yè)。第二個雖然條件不具備,但是我們回過頭來看那些已經具備本科招生資格的院校,其實條件也未必比我們好。所以在在這個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后來就決定就是不管怎么樣報一報沖一沖。結果沒有想到后來綜合各方面因素,我們也申報成功了。
采訪現場照片
2.“南航的學科發(fā)展仿佛飛機的兩個翅膀,少了任何一個翅膀,這架飛機就會偏離方向。”
在南航發(fā)展人文社科經歷了哪些困難,您能和我們說說嗎?
困難來自很多方面。首先就從從學校層面來講,如何看待人文社會學科的發(fā)展?我在很多場合都談論過這個話題。我認為南航的學科發(fā)展仿佛飛機的兩個翅膀,一個是工科,一個是人工社科,如果少了任何一個翅膀,這架飛機就會偏離方向。從理論上來講,大家都清楚這一點。但是真正到了發(fā)展的時候,會受到人員限制、經費的限制、編制的限制等很多因素的制約,所以我覺得這方面的困惑還是非常大的。
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全院上下都想方設法希望能盡量打通相關的關節(jié)。申報馬原理的博士點的時候,當時是05年,還是06年的夏天,北京高溫。最厲害的是有一天我在北京,早上飛到武漢,下午再飛回北京。我記得我們當時在北大清華人大幾個點上面向專家匯報我們專業(yè)的情況,我們的創(chuàng)新點在哪里等等,由于上車下車過于頻繁,再加天氣比較炎熱,我都記得當時我在車上就有種中暑的感覺。
后來經過我們的努力,馬原博士點申報下來了,這是很大的一個契機。后來公共管理的碩士點我們也多方面的去努力,最后也審批下來了,應該說這和當時全院上下凝聚共識,同時充分的去挖掘學科的特長,發(fā)揮師資團隊的作用有很大的關系,我覺得應該說體現了一種集體的榮譽感和認同感。
采訪現場照片
3.“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質量”
您認為我們發(fā)展學科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質量。保證這個質量要從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就是教師團隊的質量,需要有在國內同類學科里面領先的學者,才能夠很好的把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研究方法傳授給弟子。其次是教學的質量。既要講理論,又要聯系實際。我們教師要把扎實的公共管理專業(yè)基礎理論傳導給學生,還要讓學生要走出去,走向田野,要走向社區(qū),要走向社會,了解社會價值,通過挖掘個案把我們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我覺得注重教學質量,就必須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把校園和社會相結合,把知識的前沿理論和最正統(tǒng)的理論基礎相結合。
您對未來學科的發(fā)展有什么展望或期待?
我覺得在未來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們首先要考慮如何找到我們的專業(yè)的方向和自身的特色。如何把人文學院和南航和民航、和航空乃至于和整個社會事業(yè)相結合。那么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比如說風險社會、應急管理、社會治理,這些都是我們在在當下,在未來專業(yè)發(fā)展方向方面,我們要更加集中解決的問題。在辦學過程中走出辦學誤區(qū),明確辦學方向,明確辦學特色,做出辦學的品牌,這是我們的未來。
采訪現場照片
4、“以興趣,甚至是一種玩兒的心態(tài)來對待工作,哪怕是996也不會感到辛苦”
對行政管理的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有什么建議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考之后,好多家長在填志愿時候經常會問我,“哎,邱老師這個專業(yè)熱門嗎?未來找好不好找工作?”再熱的專業(yè)經過四年的時間都不一定了。但有一點,我所接觸的學生、同事和朋友,只要他對這事感興趣,他就一定能夠把這個活給干好。所以以興趣,甚至是一種玩兒的心態(tài)來對待工作,哪怕是996也不會感到辛苦。
在興趣背景下。我覺得作為我們南航學生,尤其是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專業(yè)的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就相對來講可以多元化,可以考公務員,到企業(yè)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工作,另外也可以到高校做輔導員。
公共管理專業(yè)不是和自己打交道,也不是和土地打交道,而是和人打交道。因為是和人打交道。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學生的就業(yè)本身它就是多元的,是開放的。只要把學生的興趣、特長、愛好和專業(yè)和社會需求三個體系合到一起,我覺得我們的學生一定能夠未來能夠發(fā)展好。
今逢70校慶也是我們人文院建院即將40周年,你有什么話想對南航、對人文院說的嗎?
人文社會科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它對人文素養(yǎng),對創(chuàng)新思維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對于學校來說,要發(fā)揮好人文社科的專業(yè)的優(yōu)勢,在公共課、公選課、選修課,特色課程開設方面,更好的面向全校的學生。為我們工科學生繼續(xù)做好充實人文的素養(yǎng)方面做好相應的儲備,為他們未來更好的從事技術研究或者管理工作打基礎。
而作為人文學院來講,我覺得我們可能更多是辦好我們的一個專業(yè),在辦好專業(yè)的同時,如何針對南航學生未來職業(yè)的需求,設計相應的特色精品課程,通過這些課程來為自己的學生來開拓人文視野,厚實人文功底。我覺得這是我們人文學院所應當賦予的使命。
采訪現場照片
以史為鑒,繼往開來;
薪火相傳,青年當前。
邱老師的生動講述,為我們再現了南航人文初創(chuàng)時期蓽路藍縷的艱辛歷程,也展現了一代又一代南航人開拓進取的奮斗精神。讓我們攜起手來,在新時代賡續(xù)南航人文先輩的精神力量,用創(chuàng)造、用奮斗,書寫新時代南航人文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