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安陽重要講話精神,用紅旗渠精神教育廣大青年,7月5日安陽師范學院法學院“問渠”青年義務尋訪隊來到河南安陽林州市,開展尋訪當?shù)匦耷先说膶嵺`活動,更深一步探索紅旗渠精神。聯(lián)系到著名修渠老人郝順才老師,并與其展開了專訪。
圖為郝老師正在工作。通訊員韓金睿攝
郝老師今年76歲,修渠護渠宣傳渠,可以說郝老師的一生都獻給了紅旗渠。首先,老師為我們講修建紅旗渠的兩個背景:時代背景和環(huán)境背景。老師說到:“就是時代逼的人必須要改變這種干旱缺水的面貌,所以林州人就有一種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信念。如果苦熬,一代代幾千年就一直是干旱缺水的面貌不會改變。如果苦干,修紅旗渠,也就干了十年,這不也就把漳河水引了過來,所以是當時的環(huán)境造就林縣人必須要修紅旗渠。”林州人民想著,絕不讓下一代人吃第二遍苦,受第二遍罪,就這樣他們憑著一雙手在絕壁上修成了“人工天河”紅旗渠。講到施工過程中,老師回憶起那時參與施工的女孩們:“十七八歲的小姑娘沒有出過門,一直在家跟她娘在一起,一下讓他們?nèi)バ耷。但是一下雨一漏水,晚上正睡覺呢,就下到臉上水了,被子也濕啦,上面也進了水了,小姑娘們就受不了了,就都抱著濕被子在那兒哭起來了,哭成一團。 大隊支書就開始做工作給他們講,現(xiàn)在我們條件是差,在這兒修紅旗渠是挺艱苦的,但是等我們修成紅旗渠就是為子孫后代造福呢,到那時候就是‘渠到萬山頭,清水到處流’...”大家就這樣你鼓勵我我鼓勵你,一錘一釬地筑成了一個奇跡。
訪談隊員問到適學的孩子如何在渠上學習時,郝老師笑了笑:“我們是勞動兩天,學習一天。我們?nèi)サ臅r候帶了語文老師和數(shù)學老師,剛上課的時候不是星期六或者星期日,就在那個山上找一棵大樹,在那個樹下把小黑板掛到樹上,我們就坐在那個樹下把課本放在膝蓋上聽老師講課。如果要是星期六,星期日附近村上的小學都放假了,教室著的話,我們就借用人家的教室,去教室上一天課,我們當時在工地的學習就是這樣。學習條件也是很差的,當時就是這樣的情況。”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紅旗渠》雜志執(zhí)行主編的郝老師,回憶起艱苦求學的日子,仍是感慨萬千,“紅旗渠精神就是這樣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我給許多大學生都做過宣講,現(xiàn)在年輕人一是要學知識,二是要踏實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不需要你們刻意做什么,就是傳承紅旗渠精神了。紅旗渠精神是無階級,無國界的,所有人都可以學習...”
談及此,我感悟頗深,問出了我一直想問的問題:“您這一輩子還是都圍繞著紅旗渠,從修取到護渠又到宣傳渠。我也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樣的精神一直支撐著您?”郝老師眼眶紅了:“我寫了一本回憶錄,叫《我與紅旗渠的情》,主要紅旗渠是我親手建成的,就像一個女人帶著他的小孩一樣,放不掉的,總是想關(guān)懷著它,護著它,就是這樣一種感情把我們牽在一起了。自己建成的,總是不想讓它受損壞。”聽到這樣感人肺腑的話,尋訪隊員們也都紅了眼眶。
圖為郝老師為隊員講述紅旗渠修建中的故事。通訊員韓金睿攝
這不只是一次訪談,更是郝老師給我們上的一節(jié)黨課,讓我們對紅旗渠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受,未來的日子,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會繼續(xù)學習傳承紅旗渠精神,將青春熱血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
圖為韓老師與團隊成員合影留念。通訊員張依楚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