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子女自覺承擔(dān)過錯
3.偽裝“正常家庭”使孩子無法表達自己情感
4.“有毒家庭”大部分是父母雙方的過錯,讓孩子受到雙重背叛與傷害
5.健康的家庭和“有毒的家庭”的區(qū)別"/>
1.“中毒”的孩子很難擺脫毒害
“有毒”的家庭和家長會使孩子們深受毒害,其內(nèi)在影響即便是在父母去世后,也緊緊束縛子女的思想。這種毒害思想會影響孩子工作、婚姻、交友等各方面,而且很難實現(xiàn)自我救贖。
2.子女自覺承擔(dān)過錯
未成年子女在面對原生家庭問題時,總是會自覺地把過錯(如,父母離婚自己被遺棄,性虐待,父母酗酒等)歸咎于自己身上,無形之中給自己增加了壓力,摧毀了自信。
3.偽裝“正常家庭”使孩子無法表達自己情感
“正常家庭”的偽裝讓孩子不停地否定情感和感知能力的正確性,被迫與自己說謊,并讓其時時刻刻保持警惕,維護著家庭表面上的“和諧與正常”。長大以后,孩子們會喪失自信,且不會輕易表達自己看法。
4.“有毒家庭”大部分是父母雙方的過錯,讓孩子受到雙重背叛與傷害
比如,父親酗酒并且家暴孩子時,母親多數(shù)避而不見,將自己也放在了“需要被保護的孩子”的角色上,而非一個為孩子付出、保護孩子的母親的角色,甚至在孩子成年后試圖反抗時,挺身為父親辯解。
5.健康的家庭和“有毒的家庭”的區(qū)別
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體系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家庭成員作為個體,擁有多少表達自己想法的自由度。健康的家庭推崇個性、責(zé)任和獨立,鼓勵孩子自己的滿足感和自尊心。一般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勵個人表達,每個家庭成員都必須和有毒父母的思想、行為保持一致。這樣的家庭制造了混淆不清的個人界限、不分彼此的家庭成員關(guān)系。在潛意識里,家庭成員對于自己和別人的界限、概念混淆不清,為了表示親密,經(jīng)常要壓制每個成員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