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易用享受内容,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性色 ,女人高潮抽搐潮喷A片,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今日大學生網(wǎng),社會實踐報告投稿平臺

行知路上 與“有”同行

發(fā)布時間:2024-12-26     閱讀
他們是語文人,也是教育人,他們常說,語文的遠方一定是有詩意的去處,而那里就住著教育……

小學語文教育教研室,就是個有詩意的去處,和氣,溫馨,空氣里又隱隱分泌著堅定的勇氣。那里,住著馮軍、劉霞、孔珍、劉芳、王婷婷和王宗海,四位副教授兩位博士。別看人少,榮譽可不少,南京市教育系統(tǒng)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1 名、校級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1 名,校師德先進個人 1 名,江蘇省“青藍工程”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 2 名、南京市第二批社科類優(yōu)秀文化人才 1 名。

系主任馮軍老師總開玩笑說:“我們的團隊,是一片綠葉襯著五朵紅花。”近年來,他們就是以“五朵紅花+一片綠葉”的絢麗姿態(tài),執(zhí)著地前行在行知路上。

做有“人”的教學

他們信奉,“每一堂課都是大事”;他們信奉“學生才是課堂上最重要的那一個”。從小處,他們追求“三有課堂”(目中有人、心中有課、課中有點);從大處,他們一起撥亮了兩個教改點。亮點一:“學為中心”,建構(gòu)出“OBE 導向下師范生四步自能學習范式”。常聽教研室老師之間開玩笑,“有病沒病走兩步,走兩步”,尤其是剛聽過公開課的時候,這不是春晚的小品,是說他們的“四步自能學習范式”。第一步:明確成果,清晰自我學習方法;第二步:反思成果,提升自我學習動力;第三步:落實成果,摸索自我學習策略;第四步:診斷成果,形成自我促學評價。

因為教學思路清晰,所以他們才會在教學成果評比、高校教師各類大賽上獲獎豐碩: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省信息技術(shù)應(yīng)用能力大賽高校組一等獎、省微課大賽三等獎、校教學大賽二等獎……

因為教學步子扎實,所以他們培養(yǎng)出來的語文方向師范生,才能屢獲佳績:教育部教指委教學技能大賽三等獎、省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校技能大賽一等獎……

因為教改方向明確,所以他們的課程才成熟,2017 年在全校率先開出了省級在線慕課。

亮點二:“三進校”教師教育創(chuàng)新平臺的構(gòu)建。

“拔腳才見兩腿泥”,行知先生的教育是走出來的,行知路上的語文也是走出來的,要在大學課堂里走,還要在小學課堂里走,這樣的行走出來的課,根才能扎進學生心里。“三進校”成了他們在小學一線闖出的教育品牌。進校掛職,2014 年 9 月始,教研室老師陸陸續(xù)續(xù)到小學掛職校長、副校長,從一個校長的視角打量一所小學。進校助研,以課題為平臺,與一線教研互助、互塑,除了參與教師院的進校助研項目,還自覺開發(fā)助研項目,如 2016 年 9 月-2017 年 9 月,幫助鎮(zhèn)江句容華陽實驗小學凝練出了“關(guān)注文體,聚焦表達”的教學主張,成果在《小學語文教學》雜志 2017 年第 10 期上集中刊出。

進校掛牌,在團隊成員努力下,歷經(jīng) 10 年實踐研究,他們在全國首倡“童向朗讀”。2016 年 6 月由江蘇省經(jīng)典誦讀聯(lián)盟、深圳立言教育研究院授牌成立“童向朗讀王宗海工作室”,2020 年 8 月將由復旦大學出版社成立“復旦社·童向朗讀研究中心”,目前已在江蘇、廣東、四川、湖南、陜西、山西、內(nèi)蒙,免費建立 23 個基地校。

他們還將一屆一屆的優(yōu)秀師范生帶進各自的研究團隊,打造教育產(chǎn)品,熱情服務(wù)一線,也促進職前職后一體化的發(fā)展。

做有“根”的科研

他們說“科研是水到渠成的事。”尤其是劉霞、孔珍兩位博士的加盟, 使教研室近幾年的科研化繭成蝶。

單單就劉霞博士來說,三年來就發(fā)表一級權(quán)威 2  篇、二級權(quán)威 8  篇、CSSCI 期刊 2 篇、重要轉(zhuǎn)載 4 篇,她的研究氣質(zhì),影響著團隊的每一個人。

2020 年還有兩部等待出生的“嬰兒”,一個是劉霞的《中國公民教育的本土實踐》(福建教育出版社);另一個是王宗海的《童向朗讀:用朗讀學語文》(復旦大學出版社)。

江蘇省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二等獎、南京市人民政府第十四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二等獎、南京市人民政府第十三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二等獎、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類成果獎三等獎……

在堅實的行知路上,他們?nèi)詫⒗^續(xù)期待一次次收獲時的最嘹亮的歌聲。

樹人“有”三最

大學老師真正的學問是教學生做人做事。因此,他們心中有三最。

做最好的學生。行知先生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他們在高校向同行學,他們在一線向名師學,他們在課堂向?qū)W生學。他們以學生的姿態(tài)啟發(fā)學生如何做一個好學生。

做最好的先生。他們都是過來人,他們懂得,高中時,學生們只往前方亮著燈的那條路走;大學了,燈全亮了,路變得四通八達,學生往哪走,需要最好的先生。

做最小的主任。他們?nèi)繐伟嘀魅,這是最小的主任,也是最接學生氣的工作。你看,馮軍老師的 15 小教文 1 班獲 2019 江蘇省優(yōu)秀團支部,劉霞博士的 16 文 1 班獲得江蘇省教育廳“先進班集體”,孔珍老師的 16 小教文 2 獲校 2019 年“十佳班級”;王婷婷的 16 漢師 2 班 2017 獲“行知先進班集體”,劉芳老師、王宗海老師也獲過“優(yōu)秀班主任”。


做“有”愛的公益

他們的教育信仰是“愛”人,他們堅信“愛”是教育最美的樣子。沿著行知路,六下重災(zāi)區(qū),公益助綿竹,是他們最靚麗的身影。

2018 年 4 月 16 日,教研室主任王宗海收到一條微信:“我在四川綿竹,

5.12 后綿竹就是江蘇援建,今年恰逢地震十周年。學校想做些活動,想邀請下江蘇的特級教師和教授們過來走一走,首先就想到了你了。”這條微信來自 2008 地震重災(zāi)區(qū)四川綿竹漢旺學校特級教師陳旭興副校長,平平淡淡一段話,卻牽起了教研室與綿竹教育殷殷切切的一片情。

2018 年 5 月,他們邀請南京語文特級、教研員,一行 9 人,一下漢旺, 拉開了“十年盼生長·教育助綿竹”公益支教序幕。8 月,又牽手江蘇教育報刊總社,組織南京 6 個家庭,二下綿竹,與漢旺學校 6 個農(nóng)村家庭結(jié)對。11 月,又跟隨教師院丁茗副院長,聯(lián)合南京市“攀·燈”語文名師工作室聯(lián)盟團隊 8 位特級、23 位教師,三下綿竹。12 月,再牽手南京江北新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四下、五下綿竹。“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們短短七個月五次助力災(zāi)區(qū)的教育重建?是一份心結(jié),一份愛心,還是一份深沉的觸動,連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

2019 年 6 月,助力再次升級,他們邀請“江蘇省特級教師”團隊,來自南京、南通、徐州、揚州的 6 位特級教師,再抵綿竹市天河小學,第六次助力綿竹!六下綿竹,輻射四周,活動還逐步吸引了德陽廣漢市、什邡市、羅江區(qū)、旌陽區(qū),成都市青白江區(qū)、彭州區(qū)、新都區(qū),眉山市東坡區(qū)、資陽市雁江區(qū)、內(nèi)江市東興區(qū)、資中縣、瀘州市合川等地共 500 余位教師參與。

在教研室組織、參與下的短短一年里,別的地方不說,僅南京就帶動鼓樓、玄武、建鄴、江北新區(qū)、棲霞、高淳、六合、江寧八區(qū) 23 位校長、90 位骨干來綿助教。上課 80 余節(jié),專家講座 20 余次,18 對學校結(jié)盟發(fā)展,設(shè)立8 個特級教師工作室。1700 多人次教師參與活動,4500 余人次學生在活動中受益。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五朵紅花,一片綠葉,一年當中,六次前行,他們滿懷激情,踏踏實實,一次次行走在行知路上。

沿著行知路,三下晉新陜,點亮他們的第二盞公益明燈。

2019 年 5 月,教研室開始聯(lián)合江蘇名師到山西運城河津縣、聞喜縣的農(nóng)村學校公益助教。10 月又來到新疆喀什疏附縣,參與新疆師范大送教下鄉(xiāng)活動,那幾乎是中國的最西邊,在那里他們?yōu)樯贁?shù)民族的孩子送去了愛心。11 月,他們聯(lián)手南京、西安、烏魯木齊名師,又奔赴陜西藍田縣、甘泉縣等教育欠發(fā)達地區(qū)……

他們是一群語文人,但常算一道數(shù)學題:

“自己一堂課面對約四十幾位大學生,每個大學生將來會面對四十幾名小學生,每個小學生最起碼有四位至親在關(guān)心他,那么,他的一堂課就關(guān)涉到約 6400 人,敢怠慢嗎。如果把上課當成差事,它就會逐漸成為累贅,逐漸沒了激情,逐漸失去了幸福感。”

也許,正因為他們的根在課堂,所以才行走得堅實,也許,正因為他們的夢在遠方,所以才一路歌聲嘹亮。
作者:今日大學生網(wǎng)    來源:今日大學生網(wǎng)
責編:周云
掃一掃 分享悅讀
校園人物推薦
  • 行知路上 與“有”同行
  • 他們是語文人,也是教育人,他們常說,語文的遠方一定是有詩意的去處,而那里就住著教育……
  • 校園人物 2024-12-26
  • 堅守教育初心 不負青春韶華
  • 堅守教育初心 不負青春韶華
  • 陳麗,女,教師發(fā)展學院基礎(chǔ)教育師資培訓部科員,教育學碩士。2007 年,她懷著對陶行知先生的無限敬仰與憧憬之心入職曉莊。
  • 校園人物 2024-12-26
  • 真心付出是對教師職業(yè)的最好詮釋
  • 王霖老師出生在一個革命軍人的家庭里,父親參加過抗美援朝、渡江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是一名為黨奉獻一生、對黨忠貞不渝的老黨員。
  • 校園人物 2024-12-25
  • 因為熱愛 所以無悔
  • 仲玲,講師、編輯、文學碩士。2006 年,帶著對“愛滿天下”的陶行知先生的崇拜,帶著對教育事業(yè)的憧憬和熱愛,她來到南京曉莊學院工作
  • 校園人物 2024-12-25
  • 認認真真教學 勤勤懇懇做事
  • 認認真真教學 勤勤懇懇做事
  • 楊傳喜,男,1978 年生,講師、美術(shù)學碩士,南京曉莊學院美術(shù)學院藝術(shù)設(shè)計教研室主任,江蘇省科普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
  • 校園人物 2024-12-25
  • 攜一顆愛生之心上路
  • 吳雨龍,男,1980 年生,食品科學學院高級實驗師,教師第一黨支部書記。
  • 校園人物 2024-12-25
  • 愿做“蠟燭”燃燒自己點亮學生
  •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教育工作責任重大,從小處講,它關(guān)系到個人和家庭的前途和命運;從大處講,它關(guān)系到民族和國家的興旺和發(fā)展。
  • 校園人物 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