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火燃鳳落山鄉(xiāng),青云山風展紅旗如畫2023年7月9日上午9時,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團務中心“芳華待灼,踔厲奮發(fā)”實踐隊開啟暑期“三下鄉(xiāng)”第一站,來到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嶺路鄉(xiāng)鳳落村,探尋當?shù)氐母锩阚E。
鳳落村,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嶺路鄉(xiāng)下山片,早在1937年就建立了地下黨組織——中共鳳落支部,是中共閩中、閩南特委機關駐地與活動中心,是閩中游擊根據(jù)地重要區(qū)域,也是永泰革命斗爭的主要基地。鳳落村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鳳落人民為民族革命斗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和犧牲,留下了珍貴的紅色遺址、不朽的精神文明,在閩中革命斗爭史中譜寫了光輝壯麗的篇章。

圖1鳳落村墻繪《鳳落村尋游》
探訪革命舊址,重溫紅色歷史實踐隊來到嶺路鄉(xiāng)革命事跡陳列館,參觀革命先烈留下的舊物,閱讀展板上的文字,了解先輩們的革命事跡。配合著圖片,展板上的一行行文字以簡潔直白的方式記錄著革命英雄饒云山為民謀福的輝煌事跡。1931年,國民黨以餉款壓迫鳳落村民,綁押人質(zhì)。得知此事后,憤憤不平饒云山聯(lián)合同村青年發(fā)動全村200多農(nóng)民與國民黨團兵進行斗爭,最終取得勝利,救回人質(zhì)。次年,國民黨永泰縣住在農(nóng)家的一區(qū)兵被站崗士兵誤殺,帶隊區(qū)員陳剛怕?lián),把命案嫁禍給屋主,饒云山同志知道后帶領10多個青年農(nóng)民控制住陳剛,并把所有區(qū)兵關押起來,發(fā)動全村群眾欲把所有區(qū)兵押送縣政府請求懲辦兇手,然而屋主卻因陳剛的虛假請求心軟釋放所有區(qū)兵,導致行動失敗,造成全村群眾被縣政府勒索100銀元。兩次發(fā)動群眾的抗捐抗稅斗爭,雖一勝一挫,但燃起農(nóng)民起義革命的火種,帶動群眾在面對壓迫時勇于斗爭,為后期建立革命根據(jù)地、壯大共產(chǎn)黨隊伍奠下基礎。在了解兩次斗爭之后,看著那些靜止的文字和圖片,那一幕幕斗爭的畫面仿佛又呈現(xiàn)在實踐隊隊員們的腦海中,一切都鮮活了起來,革命前輩們那勇于斗爭的先進事跡和革命精神,讓實踐隊隊員們感受到先輩們的堅定信念,激勵著隊員們敢于斗爭、砥礪前行。

圖2報賬員程建平同志在陳列館中介紹
聆聽革命故事,體悟人民信念革命的火種愈燒愈廣,1937年12月,中共莆田縣委派邱子國到鳳落村隔頭自然村的邱大椿中藥鋪主持成立“中共鳳落支部委員會”,饒云山毅然加入委員會,并擔任支部書記,饒剛生、邱大椿為委員。委員會的成立在當?shù)叵破鹆塑幦淮蟛,革命隊伍迅速壯大,越來越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委員會,一時間幾乎每家每戶竟都有了共產(chǎn)黨人。為順利避開敵人阻撓,傳遞情報,邱大椿巧妙利用自己醫(yī)生的身份,將情報藏進草藥包帶給偽裝成病患的接頭人。平平無奇的草藥在革命中發(fā)揮出巨大作用,因而在今天的紀念館里,仍掛有寫著“一方草藥開明路,十里同心謀復興”的對聯(lián)。實踐隊隊員們品讀革命宣傳事跡,無不被先輩們的機警和勇敢深深折服,立下向先輩學習、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誓言。

圖3邱大椿中藥鋪——中共鳳落支部舊址
緬懷先烈精魂,賡續(xù)紅色血脈1940年,為建立廣泛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開展抗日救國斗爭,中共鳳落支部派饒剛生同志打入國民黨內(nèi)部,通過統(tǒng)戰(zhàn)工作,建立“白皮紅心”兩面政權,為共產(chǎn)黨服務。
同時,通過周密計劃和嚴謹準備,于1940年召開鳳落農(nóng)會成立大會,通過選舉,饒云山同志擔任鳳落農(nóng)會干事長。農(nóng)會通過辦信用社、鹽子店、夜校等,開展抗丁、抗稅、禁毒反偷盜、學習文化時事,宣傳抗日救國等活動,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
1941年6月,中共閩南特委領導黃國璋親臨鳳落嶺頭重建中共永泰縣委,以加強對永泰黨的工作領導,饒云山同志任縣委書記;同年9月,為開辟敵后抗日根據(jù)地,中共閩南特委遷往長樂,但“江田事件”暴露了特委目標,在撤退時,遭到“圍剿”,革命陷入了低潮。
1945年,因敵人抓不到已轉(zhuǎn)移的共產(chǎn)黨游擊隊,包圍了鳳落村,大肆抓捕殺害人民群眾,制造駭人聽聞的“鳳落慘案”,通過鳳落村報賬員程建平同志的描述,實踐隊隊員們得知當?shù)厥艿狡群θ罕娺_到70多戶,其中革命英雄繞剛生同志前妻程金蘭及三歲女兒受折磨而死,閩中革命斗爭再次進入低潮,實踐隊隊員聽到這里,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卑劣行徑氣憤不已,又為群眾與部隊之間濃厚的“軍民情”而感到“心頭一暖”。

圖4“鳳落慘案”烈士受難遺址
鳳飛永泰紅土地,落羽再展光明路。鳳落村的革命已然落下帷幕,但革命精神的傳續(xù)將永不落幕。實踐隊隊員們認真學習偉大的鳳落村精神,在風雨中踔厲奮發(fā),磨礪成長。讓時代機遇與中國夢交匯奔涌,在時代的洪流中書寫追夢圓夢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