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情報救“朱毛紅軍”,南雄一個關(guān)乎中國革命前途的地方!
——中國軍事網(wǎn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
7月12日,廣州新華學(xué)院“薪火南雄”實踐隊來到了烏逕鎮(zhèn)官門樓村,追尋革命先輩足跡,回顧長征路上的重大事件,挖掘艱苦卓絕斗爭歷程中的感人事跡。黃木嶺村小組的一個小山包上矗立著一塊石碑,石碑正面鐫刻著“紅四軍黃木嶺脫險地”9個金色大字,背面詳細記錄了1929年紅四軍在此地脫險故事。

(圖為紅四軍烏逕脫險紅色教育基地)
一個地方黨支部、一個人、一封信,救了我們黨,救了整個紅軍。
據(jù)當?shù)馗刹拷榻B:“疲憊不堪的紅軍戰(zhàn)士正在休息時,一場危險卻悄然來臨。此時,粵軍兵分二路快速向紅四軍駐地黃木嶺逼近。李振球一個團的兵力從坪田坳一路緊緊尾隨紅四軍而至,另一路敵人從南雄城趕來。敵軍距離紅四軍駐地約五里,正準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紅四軍進行悄悄合圍,企圖一舉消滅紅四軍。敵人以為自己的機密行動萬無一失,卻低估了秘密戰(zhàn)線工作中中共的智慧、敏銳和能力。這一敵情,被南雄縣委派出去偵察的游擊隊戰(zhàn)士
鐘蛟蟠偵察得知,鐘蛟蟠馬上將情報密報南雄縣委。南雄縣委領(lǐng)導(dǎo)一刻不敢耽擱,當即向毛澤東、朱德報告鐘蛟蟠提供的情報。毛澤東、朱德得悉情況,立即命令全軍開拔,經(jīng)官門樓、界址向江西省信豐縣秘密轉(zhuǎn)移。紅四軍剛轉(zhuǎn)移30分鐘左右,敵人就包圍了黃木嶺,但撲了個空,閃電突襲計劃落空。” 紅軍甩開了國民黨軍隊的合圍,
轉(zhuǎn)危為安。這就是著名的
“紅四軍黃木嶺脫險地”的由來。

(圖為當?shù)馗刹繋ьI(lǐng)實踐隊參觀學(xué)習(xí))

(圖為紅四軍烏逕脫險地遺址紀念碑)
紅軍兩過黃木嶺 買下百姓“上門禮”
在艱苦的長征途中,紅軍物資給養(yǎng)非常匱乏,甚至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但是,紅軍指戰(zhàn)員嚴格遵守三大紀律,用實際行動保護人民利益,贏得了沿途廣大人民的衷心愛戴和支持幫助,也留下了一段段膾炙人口的佳話。據(jù)相關(guān)資料記載,當年,中共南雄縣委和南雄縣蘇維埃政府根據(jù)上級指示,組織當?shù)厝罕娫谶@里設(shè)立了茶水站,向紅軍長征部隊提供茶水和食品。“聽村里的老人家回憶,村民們知道紅軍隊伍駐扎在此后,紛紛帶著茶水、芋頭、番薯等食物,前來慰問紅軍戰(zhàn)士。但
部隊紀律嚴明,戰(zhàn)士們堅決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當?shù)馗刹勘硎荆?strong>百姓盛情難卻,紅軍將士為了不辜負百姓,掏錢買下了這些食物。

(圖為一個情報救了朱毛紅軍紀念墻)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兩萬五千里長征路,中國紅軍在前有敵軍,后有追兵的艱難處境中,翻越五嶺山、烏蒙山、六盤山等崇山峻嶺,跨越湘江、烏江、赤水等大江大河,走過沼澤、草地、雪山,最終取得長征的偉大勝利,書寫了一篇震驚古今的英雄史詩。作為新時代大學(xué)生,我們要牢記長征精神,賡續(xù)紅色血脈,堅定理想信念,走好新百年長征路。時刻以強大祖國為己任,繼承和發(fā)揚先輩英雄們的不畏千難、不懼萬險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圖為實踐隊與當?shù)仡I(lǐng)導(dǎo)在紅四軍烏逕脫險地遺址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