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民族的脊梁,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為推動教育公平與人才培養(yǎng),促進共同富裕,助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高質量發(fā)展,2023年7月,浙江海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少年宮·心芽”公益支教實踐團前往舟山市普陀區(qū)中洲社區(qū)“家門口青少年宮”進行暑期社會實踐。實踐團開展了一系列特色課程,給予留守兒童知識與陪伴,助力鄉(xiāng)村教育振興。
共筑舟景,同建家園
為了讓小朋友們感受到舟山的美,燃起前行希望,實踐團準備了一次別樣的蠟筆畫活動,讓他們用畫筆表達對家鄉(xiāng)的熱愛。隊員們提前準備好了各色各樣的蠟筆和紙張,耐心地向小朋友們介紹了蠟筆畫的基本技巧和創(chuàng)作方法,并向小朋友們展示了一些示范作品。在隊員們的鼓勵與幫助之下,小朋友們興奮地拿起蠟筆,紛紛開始動手盡情創(chuàng)作,有的畫著舟山美麗的海灘與日出,有的描繪著著名的景點如普陀山和沈家門漁村,還有的擘畫著自己心中理想城市的藍圖。這些場景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舟山的熱愛和向往。其中有一個小男孩畫了在東極島看日出,他告訴隊員們,這是他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日出,這次看日出讓他感受到了世界的快樂與希望,讓他記憶猶新。他說,以后每當看到這幅畫時,都會想起這次美好的蠟筆畫活動,想起一起創(chuàng)造日出畫作的時光。
活動進行了一個下午,當夕陽西下的時候,孩子們的蠟筆畫作品已經填滿了他們的畫紙。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們對舟山的真情流露,也是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的見證。通過這次別樣的蠟筆畫活動,小朋友們不僅感受到了舟山的美麗,也激發(fā)了他們前行的希望。他們明白了無論面對什么困難和挑戰(zhàn),只要心懷希望,勇敢地追逐夢想,就一定能夠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信手‘粘’來,童心永存
為鍛煉孩子們的動手實踐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與藝術天賦,實踐團精心準備了超輕粘土活動。活動伊始,隊員們耐心地向孩子們介紹超輕粘土的使用方法,并示范了一些基本的造型技巧。在隊員們的指導下,他們興奮地開始動手創(chuàng)作,用手輕輕揉捏超輕粘土,感受到它柔軟而有彈性的質地,他們用心思考,選擇不同顏色的超輕粘土,將它們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各種形狀的作品。有的孩子用超輕粘土塑造了自己心中的夢想城市,有的孩子創(chuàng)作了可愛的動物形象,還有的孩子展示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每一件作品均是令人贊嘆不已,不僅展現(xiàn)了孩子們的才華,也展現(xiàn)了他們對美好世界的向往和憧憬。此外,活動中還設置了互動環(huán)節(jié),孩子們可以交流彼此的作品,分享創(chuàng)作心得。隊員們也鼓勵孩子們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這種互動不僅增進了孩子們的友誼,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活動結束后,孩子們幸福地帶著自己的作品回家,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快樂的笑容。他們不僅收獲了一次有趣的創(chuàng)作經歷,更重要的是,童心將永遠保留,孩子們學會了用心去創(chuàng)造,用藝術去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暖心輔導,共筑未來
為推動教育公平,促進鄉(xiāng)村振興,助推國家“雙減”政策落地實施,實踐團成員們依據(jù)自身專業(yè)的優(yōu)勢,將專業(yè)技能與實踐相結合,為小朋友們的作業(yè)提供幫助,提供個性化的輔導服務。在輔導學習的過程中。隊員們耐心地為解答小朋友的問題,引導他們理解知識點,隊員們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和生動有趣的方式,如利用神奇的莫比烏斯帶,讓孩子們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整個教室里彌漫著孩子們專注學習的氛圍。他們認真聽講,積極思考,互相交流學習心得。隊員們不僅是他們的老師,更是他們的朋友和引路人,鼓勵孩子們勇敢提問,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孩子們的學習成果逐漸顯現(xiàn)。他們在輔導的幫助下,解決了許多難題,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得到了發(fā)展,在互相交流中,也收獲了新朋友。
偏遠貧困并不是孩子們追逐夢想的絆腳石,而是他們追逐夢想的助推器。通過這次暖心輔導,孩子們不僅獲得了學習上的幫助,更得到了心靈上的關懷和鼓勵。他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和關愛,也懂得了助人為樂的重要性。

在這個驕陽似火的七月,實踐團成員們懷揣著青春與夢想的心灼熱燃燒,公益支教活動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和夏日的蟬鳴中落下帷幕。“支教不僅是一次學習和傳遞知識的過程,更是一次心靈的碰撞和成長的機會”,實踐團不僅傳播了知識,更是點燃了孩子們內心的夢想,希望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fā)芽。每一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能和可能性,只要給予他們適當?shù)年P注和幫助,他們就能夠展翅高飛。“彼方尚有榮光在”,愿孩子們由此揚帆起航,披荊斬棘,奔向那錦繡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