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項目介紹----------
Part01項目內容介紹 為加深青少年對團的歷史的認識,深化對黨團精神的認同,認識“團二大”的歷史地位,弘揚“團二大”的深遠意義,東南大學“2.101”實踐團隊充分利用東南大學梅庵的紅色歷史資源,策劃并開展了主題為“團二大在東大,新青年思青年”的暑期實踐活動,以期點燃青年們的歷史責任感和熾熱的愛國熱情。
實踐團隊成員學生共7人,均為研究生,分別是人文學院蔣文芳、張鐠月、高佳煒、李尚靜、高娜,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潘入墨,藝術學院張知祺。她們所學專業(yè)不同,但是她們有著共同的價值信念,聽從黨的領導,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在歷史學系閔心蕙老師和人文學院研究生輔導員彭麗老師的指導下,實踐成員們懷揣著對歷史的敬畏和對黨團先驅的崇敬,走進基層,面向不同社會群體,開展多次宣講,目前已取得較好反響。
Part02團隊介紹 團隊名稱:人文學院“2.101”代表隊 團隊所屬單位:東南大學人文學院
團隊成員列表:
蔣文芳 22級中國史碩士 隊長
張鐠月 22級中國史碩士 隊員
高佳煒 22級哲學碩士 隊員
李尚靜 22級哲學碩士 隊員
高娜 23級公共管理博士 隊員
潘入墨 23級遺傳學碩士 隊員
張知祺 23級設計學碩士 隊員
團隊指導老師列表:
閔心蕙 人文學院歷史學系講師
彭麗 人文學院研究生輔導員
----------02、實踐記錄----------
實踐地點1:南京市雨花臺區(qū)共青團路小學 6月13日下午,實踐團隊3人來到了共青團路小學,以雷鋒中隊的少先隊員們?yōu)閷ο,開展宣講活動。
首先,主講人李尚靜圍繞”團二大“主題,將百年前的東大青年先驅故事向同學們娓娓道來。結合著人物故事連環(huán)畫、東大校訓、歌曲《青春》、新時代共青團的宣傳視頻,主講人聲色并茂地向隊員們傳達了團二大精神。少先隊員們全神貫注地聆聽,深深折服于英雄們無私忘我的高尚品質。宣講結束后,少先隊員們依舊沉浸在那段紅色歷史中,他們紛紛表示,今后勵志接力奮斗,爭做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最后,共青團路小學德育主任史培露老師在會后采訪中表示,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與東大學生的合作機會,以培育小學生們的愛黨愛團愛國精神。
共青團路小學少先隊員參與宣講活動
實踐地點2:南京市江寧區(qū)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 6月25日傍晚,實踐團隊4人來到了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寧分校,分別在高二(7)班和高二(8)班開展開宣講活動。
高二(7)班宣講活動現場
在高二(7)班宣講期間,同學們的熱情高漲,他們對主講人高佳煒提出的問題積極舉手解答,熱情討論。同學們都表示,此次關于“團二大”的宣講使他們對共青團與黨的關系增添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四位東大青年先驅的英雄事跡也使他們更加明晰青春時代的奮斗內涵。
在高二(8)班宣講期間,同學們不僅認真傾聽四位東大青年的先驅事跡,而且在提問環(huán)節(jié)也各有想法,踴躍發(fā)言。宣講結束后,同學們紛紛表示,此次團二大精神的宣講解讀擴展了他們的知識面,一方面使他們對黨與團的領導關系加深了理解;另一方面通過感悟偉人的高尚品格,他們也更加樹立了艱苦奮斗的決心和信念。
南京東南實驗學校高二學生參與宣講活動
實踐地點3:南京市高淳區(qū)漆橋街道和平村村委
團隊成員與高淳區(qū)和平村村委低年級學生合影
7月5日上午,實踐團隊2人來到高淳區(qū)漆橋街道和平村村委,面對10位來自不同年級的小學生們,展開“團二大”知識宣講與手工制作教學活動。
主講人張鐠月通過視頻、歌曲、手工剪紙等形式,帶領小朋友們學習團二大的歷史,了解東大先驅故事,感悟團二大精神。針對這群年紀尚小的學生,主講人特意增添了謝遠定、吳肅、侯曜、宛希儼四位東大先驅的個人小故事,鮮活的故事成功激起了小朋友的興趣。課后,小朋友們選擇了不同人物貼紙,向實踐團隊講述他們最喜歡的一位先驅及理由。他們求知若渴、清澈純真的眼睛,使人堅信紅色歷史教育能夠點亮兒童心靈,引領他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實踐地點4:宿遷市宿城區(qū)項里街道項里社區(qū) 7月17日,團隊4人受邀來到宿遷市宿城區(qū)項里街道進行調研,以項里社區(qū)為主要參觀對象,跟隨團支書戴書記的腳步,成員們聆聽了關于項里社區(qū)團委日常工作安排與青年思想引領的成果展示,隨后逐個參觀社區(qū)工作室,包含老年大學活動中心、青年創(chuàng)業(yè)孵化基地、心理療愈室、愛心超市等多種便民利民的站點,由此可見項里社區(qū)的團委工作與居民服務工作的周到完善。
宿城區(qū)“青年思想引領”座談會合影
下午,在宿城區(qū)團委與項里街道工作人員的協(xié)調與支持下,來自各社區(qū)的青年群眾代表及基層工作者共60余人匯聚在項里社區(qū)4樓黨團會議室,參與了“團二大在東大,新青年思青年”的主題宣講及“青年思想引領”的座談交流會。會后,成員分為兩組,對青年思想引領工作者與部分青年群眾代表進行了深度的一對一訪談,進一步了解項里街道下社區(qū)關于青年工作的具體開展,以期協(xié)助相關問題的建議與解決。
實踐日志5:鎮(zhèn)江市京口區(qū)四牌樓街道北固山社區(qū) 8月6日下午,實踐成員張知祺來到鎮(zhèn)江市京口區(qū)四牌樓街道,向9位“家門口”愛心暑托班的小朋友開展了“團二大”知識宣講與植物拓染手工小課堂的活動。團二大精神倡導團結奮斗、服務青年與緊跟時代,而非遺植物拓染則是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傳統(tǒng)手工藝。將二者結合,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設計讓傳統(tǒng)技藝煥發(fā)新的生命力,促進環(huán)保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增強文化自信。
實踐日志6:南京市玄武區(qū)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qū) 8月9日下午,團隊成員2人負責接待雨花臺區(qū)“軟件谷探索日”的小朋友們參觀東南大學。潘入墨作為梅庵至善講解團的成員,曾多次承擔帶領參觀和講解梅庵與團二大歷史的任務,在她的熟練而生動的講解下,孩子們對校史館、六朝松、梅庵和團二大以及東南大學的歷史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把紅色印記烙在每個參觀者心中。
----------03、實踐成果----------
本項目依托指導老師閔心蕙的《紅色歷史資源與國立東南大學的學生運動研究》研究項目,團隊歷時2個月,足跡遍及南京、宿遷、鎮(zhèn)江等地,總里程超1000公里,前往大學、中學、小學、鄉(xiāng)鎮(zhèn)、街道、社區(qū),面向基層群眾和青少年群體,開展小規(guī)模、互動式接地氣的宣講活動,輔之一對一訪談、問卷調研、參觀走訪、文創(chuàng)設計與發(fā)放等多種形式。目前,實踐成果被宿城區(qū)團委、共青團路小學、SEU實踐、東南文苑等微信公眾平臺宣傳發(fā)表,文章閱讀量達到2000+。
----------04、成員感悟----------
張鐠月:本次實踐活動歷經月余,我有幸全程參與其中,這不僅讓我深刻體會到了科普宣講的樂趣與挑戰(zhàn),更讓我對青年一代的責任與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翻閱這些百年前東大黨團先驅們的記載時,我發(fā)現他們在學生時代,都利用課余時間,走進基層,走向社會,將黨團的先進思想帶到人民群眾中去。我作為新時代的東大學生,也應當追隨前輩們的腳步,以實際行動繼承東大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團二大精神。
高佳煒:本次社會實踐場所囊括中小學、村委、社區(qū)、街道等等地方,這種實地傳播方式比單純地從書本上學習更加生動和有效,因為它讓我們直接面對現實生活中的挑戰(zhàn)和問題,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這不僅拉近了我們與社會的距離,開拓視野,增長才干,也提高了自己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還學會了如何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李尚靜: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在暑期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通過發(fā)揚團二大精神,我真切體會到青年人的使命和力量。每次講解前的細心籌備、配合默契的團隊成員、精彩的梅庵故事宣講......回顧東大青年的故事,歷史的接力棒如今交接到我們手中,誠愿紅色歷史傳承不朽,當代青年前進不息。
潘入墨:講解的過程中,我重溫了團二大歷史,更在服務中探索自我、堅定信仰。通過講解,我感受李瑞清先生教育救國的民族大義、東大學子們以身許國的熱血豪情、領會團二大的深遠意義。我們擔起了弘揚梅庵精神的責任,也將在不斷講解中領悟紅色精神的真諦。
張知祺:在此次社會實踐中,我們團隊立足于“愛國、愛黨、愛團”的信念,通過宣講、授課等方式深入基層弘揚“團二大”的歷史意義,講述“東大青年先驅”的英勇事跡。團隊成員利用各自的專業(yè)特長,設計了多元化的紅色課程,充分體現了團隊的綜合價值。很榮幸能參與此次社會實踐,在團隊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春要與時代相輝映,青年要與祖國共奮進!此次實踐,前后歷時月余,團隊成員始終秉持著“愛國愛黨愛團”的理念,將“團二大”的歷史意義與“東大青年先驅”的英雄事跡爛熟于心并分批展開宣講。東大與團二大的歷史緊緊相連,東大青年與團二大青年的精神代代相承,永不褪色。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五四運動105周年。繼承和發(fā)揚五四精神,傳承和弘揚團二大精神,每位青年都需牢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在強國建設中展現青春作為,在民族復興偉業(yè)中貢獻青春力量,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