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路上陶花開之朱頂紅
發(fā)布時間:2024-12-06 閱讀:
出生于教育世家的周而慷和南京曉莊學院有著不解之緣:包括他在內,全家有7人畢業(yè)或者曾就職于曉莊。注定和教師這份職業(yè)打交道的周而慷,34年前做了個毅然的決定:放棄在其他學校任教的機會,加入南京市聾人學校,走向特殊教育這條道路。這條路,一走就到今天。在全國第38個教師節(jié)來臨前夕,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南京市師德標兵、扎根在特殊教育崗位34年的一線語文教師。
特殊教育情結,源于兒時伙伴
為何決定從事特殊教育?這個問題的答案,一下子把周而慷的思路拉回到了34年前。"我是南京師范?茖W校(南京曉莊學院的前身)1986級中文系的。畢業(yè)時,我可以選擇到名校當老師,恰巧遇到聾人學校需要教師……"得到這個消息后,他毅然下了報到通知。"我中學時,有個鄰居的好朋友是個聾人,那時他在聾校讀書,每次上學路上,我都會碰到他。我往往通過手勢、唇讀方式,就能達到和他自然交往的狀態(tài),因而我感覺和聾人之間毫無隔閡,只是換種方式接觸交流罷了;蛟S這個緣故,我對特殊教育有著一種特殊的情結。"
煞有介事事不成,從備課轉變?yōu)閭鋵W生
正式工作后,周而慷方知這份工作的偉大之處。作為80年代的大學生,他滿以為憑借自己專業(yè)所學,教聾人學校的孩子們綽綽有余。但剛到班里上語文課時,他就發(fā)現根本教不下去。他把這段經歷稱之"煞有介事事不成":"因為我們師生間的言語體系和思維模式不一樣。我在臺上講得口干舌燥,但講臺下的孩子們只是怔怔地看著,并沒有其它反應。很多我認為理所當然的常識,對這些孩子而言卻是盲區(qū)。"
1996年,周而慷在南京師范大學就讀研究生課程班時,才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從老教授們那里,我意識到備課備學生的真諦:一名好老師,要想教好學生,除了上課、批改作業(yè)外,還要立足學生情況基礎,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備課。"此后,周而慷只要拿到一篇文章,都會從頭到尾連讀5遍。每次讀完后,他在分析語句停頓、理解點的同時還會思考:學生會不會不理解?學生會讀破句的地方在哪?這些讀破句的地方往往就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在布置學生練習作業(yè)前,他都會自己先做一遍。如果很快能做出來的題目,他就劃出來給學生做;如果需要思考2-3遍的題目,他就分解或修改成難度低些的題目。在批改作文時,他會關注學生表意是否清晰,看學生作文中語句是否通順,事情描述是否清晰,而不是追求文章結構、用詞新穎等。他帶領學生們閱讀,哪怕進度再慢,但他也堅持帶著孩子們每天讀兩段,第二天復述,實現積累。課余,他總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們說話、聊天,鍛煉他們完整順暢表達的能力。
在此過程中,周而慷練就了通過學生唇形、開口程度判斷學生發(fā)音的本領。34年來,他教的學生中,不少順利地考上了長春大學、天津理工學院、北京聯合大學、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西安美術學院等高校。有的學生還前往國內外知名高校深造研究生;有的和他一樣,畢業(yè)后來到特殊教育崗位,成為了一名老師
勞而無功功自在,孩子眼里的好爸爸、好老師
在南京市聾人學校從教34年來,周而慷連續(xù)當過14年班主任;送走過6屆高三畢業(yè)班學生。和他的大學同班同學比起來,周而慷沒有太多光鮮奪目的稱號、榮譽,但他卻甘之若飴,并笑言"勞而無功功自在"。
他是百名聾人孩子心目中的好爸爸。"我們是面向全國招生,學生幾乎全體住校,學校采取封閉式管理。有些外地來讀書的孩子們才入學,不習慣南京。有時候凌晨2:00,還有孩子想家睡不著。記得2002,我當班主任那會兒,接到生活老師電話后,我就騎車去學校陪孩子。"現在相對而言,學生們排解孤獨的渠道多了。"盡管周老師不當班主任了,但他每天的手機短信、微信、QQ的"滴滴聲"還會此起彼伏,到深夜12:00響個不停是常態(tài)。記得有一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周老師剛起床,他的手機里"叮叮咚咚"的聲音響個不停:"爸爸過年好!""爸爸過年好!"……不知所以的女兒"吃醋"地問周老師:"爸爸,是不是發(fā)錯消息了,怎么這么多人喊你爸爸?"不知從何時起,周老師就成了學生口中的爸爸,直到今天。
他是深入聾人孩子心里的好老師。"我們學校從一年級到高三,中間還有個高中預科,共設置13個年級。幾乎每個年級的孩子,我都教過。"哪怕再調皮的孩子,到了周而慷老師那里,也能變得專注起來。周老師印象中,學校有個一年級的小男孩,開始入校時上課坐不住。因為他影響課堂紀律,導致語文老師的課都無法上下去。得知情況后,每到語文課,周老師就把小男孩帶到辦公室,并和孩子約定:只要坐滿規(guī)定的時間,就可以玩會兒手機。有時候,周老師還會布置些任務給孩子,以此鍛煉孩子的關注力和耐心。漸漸地,小男孩養(yǎng)成了坐得住的習慣,重新回到了語文課堂。此后,這個孩子和周而慷老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每天放學,他一定要找到周老師,和他說聲"再見"。
這樣的例子不枚勝舉。"教育就得蹲下來,學會從情感上換位思考。老師認同孩子,孩子也會接納老師。"作為特殊教育工作從業(yè)者,周老師更加深有感觸,"特殊教育者更需要坐得住冷板凳。都說事半功倍,而我們往往再努力,連事倍功半都實現不了。即便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我們也不能收獲社會面上所謂的成就感。但我們可以做到的是,通過耐心和策略,讓更多普通聾人孩子找到認同感和歸屬感,整體推進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發(fā)揮價值。"
作者:今日大學生網 來源:今日大學生網
責編:周云
掃一掃 分享悅讀
校園人物推薦
- 行知路上陶花開之朱頂紅
- 出生于教育世家的周而慷和南京曉莊學院有著不解之緣:包括他在內,全家有7人畢業(yè)或者曾就職于曉莊。
- 校園人物 12-06
- 從曉莊出發(fā),邁向高位人生成長之路
- 南京曉莊師范學校(南京曉莊學院的前身)1994屆理科班是個人才輩出的班級:這里走出了數位全國優(yōu)秀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
- 校園人物 12-06
- 畢生追求行知教育
- 近日,2021年江蘇省教學成果評選揭曉,南京市浦口區(qū)行知教育集團的申報項目“扎根鄉(xiāng)村40年的行知教育實驗”被評為特等獎。
- 校園人物 12-05
- 用美術來教育學生的人
- 南京市四方小學副校長周航進入南京曉莊師范學校(南京曉莊學院的前身)1982級美術班前,沒有接受過一天系統的美術專業(yè)訓練。
- 校園人物 12-05
- “以科學之方,新教育之事”的踐行者
- 他是首屆江蘇省教育家型校長培養(yǎng)對象、南京市名校長,先后在七所學校任教;他管理業(yè)績突出,曾獲得過兩屆陶行知獎和南京市優(yōu)秀黨務工作
- 校園人物 12-05
- 一路研究,一路生花
- 讀書時代,他被老師評價為是看的是真正意義上的歷史書、真正學歷史的學生。工作第一年,他就獲得了江蘇省歷史教育專業(yè)類論文一等獎
- 校園人物 12-05
- 用整個心去做整個的校長
- 1985級南京曉莊師范學校(南京曉莊學院的前身)杰出校友肖全勝是南京市名校長,也是南京市棲霞區(qū)唯一的小學名校長工作室?guī)ь^人。
- 校園人物 12-04
- 向著“高平寬厚”的遠方不斷前行
- 南京市師范學校(后并入南京曉莊學院)1990屆杰出校友王祥連畢業(yè)后從教24年,他成為南京市溧水區(qū)小學界第一位特級教師
- 校園人物 12-04